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秋是第二个春”

已有 394 次阅读2018-10-13 08:39 |个人分类:春与秋代序| 《春之祭》, 五谷丰登, 女性, 舞蹈


因“春”之名吧,这场演出的舞台设计里,有一个华美硕大的“歪儿歪儿”——源自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灵感。它色彩的变幻连连,提示着故事,也传达了情绪。想认得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现状,就没看相关简介,包括去瞅一眼斯特拉文斯基的同名芭蕾舞剧讲的是什么。

处子的祭献、两性的交媾,许多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都有类似情节,对于自然、神灵的虔诚,或者说,借此与恶魔达成交易。秋日的五谷丰登,从来不尽然凭辛劳换取。














藏传佛教、印度教、原始宗教的混搭编排,个人不太苟同。对“唵嘛呢叭咪吽”止于汉字笔画装饰性的运用,说实话,也多流于形式。东西方舞蹈迥异的风格之间、民族元素与现代“语汇”之间存在着的“隔”,对于我,并未因转场而消弭。“原生态”已被透支,寻求新的可能、走国际化路线的创作诉求可以理解,但,是否应当就是眼前舞台上这副模样?

“蓝色精灵”一幕,因其活泼激越,我很喜欢;“金沙涅槃”一幕,因其高邈庄重,我也喜欢。假如抛却对叙事的在意,一段段生蛮莽撞、血脉贲张的舞蹈,宛如全身心地讲述着往疯里活、朝死里“爱”(或者“敬”)。“金沙”流泻、涅槃重生之前那段“歪儿歪儿”里的独舞,就是活生生的“维纳斯的诞生”,舞者舒展的肢体,确实动人。1986年首演的《雀之灵》里柔韧的指、掌、腕、臂、腰肢以及双足,依然作为核心动作保存在2018年首演的《春之祭》里,带给人一种亲切的信念。

饰演喇嘛的小师傅,表演从始至终安之若素,如《云南映象》里《朝圣》一幕中搬运玛尼石的藏民,强化着一种可供解读的功能。我们出了剧场,忍不住又折回去献花给他,道“图吉奇!”。


回到现实生活里,随意间遇见的这幅佚名者咔下的今秋大理田畴中的笑容,令人神往。大嬷她身后远山之上的云朵,难道不是天堂瓷实的作物?

身怀五谷的美丽女人啊!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