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指南书

已有 443 次阅读2019-1-14 23:05 |个人分类:无知才读书| 如何读诗, 英美诗歌, 批评 鉴赏


标记读过《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系统推荐来《如何读诗》,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为学生和普通读者写的”一本诗歌鉴赏入门书。

全书六章,作为一位治文学理论的学者,伊师先介绍“批评的功能”,再自解析“什么是诗?”始,多维度向读者呈现诗歌鉴赏的方式,既表明自家批评的基本立场,又介绍诗歌创作细致不乏繁琐的艺术手法,并结合经典诗人的具体作品展示了对诗歌批评的操练。

力求全方位“指南”的伊师,写作中出现了些“枝节横生”。看《目录》,会稍讶异《第五章 如何读诗》既已有《第六节 句法、语法和标点》,缘何之后又设《第八节 标点》。读正文,方知《第七节 含混》系作者书写第六节第二部分“句法”时想到而专门发挥出的,旨在分析“句法”安排在诗歌表意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比如可以使得诗歌更富于戏剧性,文字表达更能与意义相对应等。至于第六节中的“标点”,不过略微提及,因为“含混”的突然插入,对“标点”的阐述转移到了第八节——无非内容转移而题目未有改动,于是,出现了现有第六节和第八节部分题目的重复。

从前读老弗罗斯特《雪夜驻马林边》的中文版,感受愉悦轻快,随伊师“细读”,方知结尾是凶兆的暗示,心里一惊。“这首诗可以被看成诗的寓言,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说话者陷于是以务实的方式继续他的道路,还是留下来兴致盎然地享受雪景之间。而且,这代表着实用和非实用的冲突。如果非诗意的、轻快的、常识性的马把说话者驮向一个方向,那么,黑暗神秘的树林则在把他拉向另一方向。或许,并不令人惊讶的是,既是诗人又是农民的弗洛斯特,能够感受到对待自然审美与功利的态度之间的张力……无论如何,弗洛斯特已经从诗和实用性的张力中产生了一首诗,这就够了。”伊师写。

“一首诗可以是在语言上具有创造性的,却不去炫耀地突出这一事实。”整本《如何读诗》里,叫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另一份“读诗指南”,在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的《如何读,为什么读》里。

书中讲短篇小说,讲诗歌,也讲长篇小说,但我自己最受启发的,还是《诗》这个部分,一定程度上,这应该得益于译者黄灿然本人的诗人身份。通过精致、优雅的行文,黄先生将那些例证诗句中的意象大约可以说是完美地“转”给了读者。对于诗歌的“如何读和为什么读”,布罗姆一来便加以了解释:“就诗歌而言,在我看来就是探索被创造出来的想象力的摄人境界。我认为,诗歌是想象性文学的桂冠,因为它是一种预言性的方式”。

“阅读视域”,是布罗姆颇有见地的一个概念。那是在威廉·布莱克的一首短小的《病玫瑰》之后,布鲁姆写道:“也许只有威廉·布莱克能够译如此短小的,只有三十四个字的抒情诗,承受一种如此黑暗的视域重负,但诗人们内心总有种东西,喜欢把很多压缩成很少,以昭示其创造力的旺盛。”随后,他解释了“视域”的意义,是指“这样一种感知方式,也即人和物都是以一种增加的强度被看见的,而且这增加的强度具有某种灵性含义。诗歌常常是视域性的,它试图把读者驯服在一个世界里,在那里读者所瞥见的事物都含有一种超越的气息”。诗歌中,一个视域性极强的句子即可写尽一个人的一生。人们在小说中寻求一种同一性——一种故事的认同,情感的认同,乃至人生和价值观的认同;但在伟大的诗歌中意识到比同一性更多的东西——一种“另一性”,正是“另一性”提升人们的认同、升华人们的情感,令人们感觉到自我的灵魂得以净化,“诗歌在最好的时候,确能给予我们一种散文虚构作品难得尝试或达至的猛烈。浪漫派诗人明白这点,把它视为诗歌的真正效力:使我们从死亡的睡眠中惊醒过来,进入一种更宽广的生命感”。

两份“指南”,均以英语诗歌为例,阅读与学习精彩的英语诗歌,对读者如我的功能在于,促进理解汉语,并为汉语的更好表达注入活力。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