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偏爱翻书的荒谬,胜过不翻书的荒谬(十三)

已有 349 次阅读2019-12-23 23:53 |个人分类:无知才读书| 阅读, 地铁上, 班车上, 窗下, 第八大洲


97.《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美]菲利普•迪克 著,许东华 译,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

工作书。从秋到冬,每周五傍晚,我们会用两个来钟头讨论A(AI)、B(Big Data)、C(Cloud)主题的信息产品创意。关于AI,年轻的朋友推荐了这部初版于1968年的科幻小说,电影《银翼杀手》改编拍摄的原著。

书同电影,走趱不小。一样充满孤独的阴鸷、迷离的古怪,小说情节意味似更深厚。书中,判别仿生人的原则是看Ta们可否像人一样对生命发生移情,可否拥有人类意义上的“爱”。

98.《爱欲之死》, [德]韩炳哲 著,宋娀 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版。

工作书。所谓“爱欲之死”,即以爱情为基础的欲望的消逝。

作者认为,纯粹意义上的爱在现今受到了威胁,甚至已经消亡。因爱欲的对象是他者,但资本盛行的今日世界,只将人的一切属性以商品的方式进行度量,摧毁了人对他者加以探寻的欲望,也导致人的个体自恋情结加深。“在这个被绩效和能力统治的社会,一切必须具备可能性、积极性和项目化的特点,无法接受爱所带来的伤害和磨难”。由传媒手段更新所带来的大量碎片化信息,导致大部分人被社会导向和垃圾文化所裹挟,个性丧失,社会日渐陷入同质化的地狱,人难以产生爱欲的经验。又有色情产业的蓬勃发展剥夺了爱欲本身的神秘感与神圣感。

一切,过去十余年来,每个人都有经历。自身所发生,或目睹别人的转变。

有个句子,假托杜拉斯之名流传甚广,少年时代,我自陈丹燕的《独自狂舞》里读见:“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而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也许该为《爱欲之死》专做一篇笔记。


99.《社会学基本概念(第二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菲利普·萨顿 著,王修晓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工作书,地铁通勤路上读完。然而,读完是不够的,读“完”的,仅是对一些关键概念名词简单凝练的定义,它们各自背后,尚有一连串可以挖掘的空间。

“异化已经超越社会学语境,广泛进入到媒体评论和日常语言当中……马克思的理论认为……劳动不再是意见令人愉悦的事情,而是变成了一种赚钱和生存的手段。于是,这样一种观点就日渐流行开来:‘工作’通常与‘闲暇娱乐’相对,前者令人厌恶,后者愉快轻松……”

所谓“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上班综合征”表现之一种。人们厌恶的,是“上班”,非“工作”。近来,田园牧歌风李子柒售货vlog得以频频传播、收看者众,也有赖于受众的这份厌恶,及对某个“远方”、某种“岁月静好”的慰藉式消费。

100.《互联网:碎片化生存》,段永朝 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工作书。十年前出版的书,不过时。作者段永朝具技术思想家的色彩,全书终于一句“作为技术的互联网,一定会日益成熟与丰盛;但是,我们不希望它在哲学上是贫乏的”。

101.《我和你》, [德]马丁·布伯 著,杨俊杰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工作书。

“凡真实的人生都是相遇”,大三的时候,自“男神”先生那本《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里见到这个句子(手边这个译本作“所有的真实生活,都是相遇”),格言,一下子便记住了。

布伯把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划分为“我-它”“我-你”两种。在“我-它”的世界,不存在什么心与心的彼此敞开,人只作为功能不同的工具、手段而存在,人与人不过是相互利用,以虚伪的人格相处;“我-你”的世界则不然,人和人的关系摒弃了功利的目的,充分、真正、纯粹。两种关系中的“我”也迥异,“我-它”里的“我”面对外在,“我-你”中的“我”则栖于内心,有了内心的“我”,才可能发生真实的相遇。

书中的“神”,悬搁不论。

102.《平心》,李敬泽 著,海豚出版社2012年版。

“工作书”。

李敬泽写过一篇《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关于张岱。里头有:“张岱和他的人群见证了‘末世’。他们见证无限的美、无限的繁华、无限的精致复杂,见证了缓缓降临的浩大的宿命。休说是王朝鼎革、人事浮沉,这种宿命的末世感将穿越康乾盛世,结出一朵最美的花,所谓‘阆苑奇葩’:《红楼梦》。《红楼梦》是无数梦的影子,其中有张岱的梦。”他的评论文字,精细又摇曳,洞见且任情,几乎不见术语,表达有股逸气。这风格也如张岱的人生,“自由”转换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是对李敬泽自己“文学编辑”“批评家”“文章作者”“行政官员”几重身份间的割裂的缩短、弥合。

收进《平心》的文章,基本如此。当然,应酬成分也不低。


103.《何绍基隶书集心经》,吴鸿鹏 编,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

网购时凑单买下的一本字帖,读笔画前读了内容,260字。

直到上张文勋老师的课,才开始接触佛教美学。《心经》260字,讲现实虚幻,五蕴皆空方是生命真相。这“真相”挪来论诗、文,我愿多多读见深婉不迫、空灵蕴藉的作品。

104.《驿路传奇》,湘女 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版。

105.《塞尔伯恩博物志》,[英]吉尔伯特·怀特 著,梅静 译,九州出版社2016年版。

一部博物学之尺素集,读了许久,因为需不时停下来查一查书中所写某些鸟兽鱼虫的简单信息。

业余博物学家怀特博古通今,观察力敏锐,持之以恒、细致平实地将塞尔伯恩这一伦敦偏僻村落的自然风物记录下来,分享给友人。友人是志同道合者,怀特会写:“阁下:您说‘布谷不会一见鸟巢就随意投卵,而很可能会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同属的鸟。’这种说法我真是头次听说,吃惊之余,我自然开始思考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以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鱼雁”“切磋”,较之于“渊博”,是怀特先生拥有的更令人羡慕的关键词。

106.《所有人问所有人》,“一个”工作室 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称之为“马桶书”是粗暴的。它让我以浏览的方式又了解了一次世界的千姿百态、好奇的无处不在。书中问题举隅:

“你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了什么?”“男人被强奸怎么办?”“如何绷烂上衣?”“北京的司局级干部有多少?”“翻墙上网违法么?”“拈花花会哭么?”“什么是纯情?”“蒋方舟对婚前性行为怎么看?”“高晓松怎样重新解读‘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梦里的伤害算不算伤害?”

每个回答,都予人一些东西。比如,“当植物受到侵害时,首先做出的反应是提高受伤部位的超氧化物含量,同时也分泌出葡萄糖组成寡聚糖和氨基酸系统素,这些化学分子在植物体内慢慢扩散开来,并激活植物的防御基因,促使那些还没有受到侵害的细枝叶做好防御准备(如分泌氰化物和单宁)。受伤的叶片还会释放出乙烯等气体信号,更快速地将‘疼痛’信号传递给身体的其他部位。顺带说一句,除了受伤害的植物,临近的同族也会接收并识别这类化学信号,并做好防御准备……更有意思的是,植物似乎还明白‘疼痛’的轻重。当卷心菜受到菜粉蝶青虫啃食的时候,释放出的化学信号(用以吸引黄蜂来收抬这些青虫)会随着入侵者数量的增多而增强。如果碰上下嘴比较狠的小菜蛾,不管敌人的数量多少,卷心菜都会释放出高强度的‘求救信号’。”

107.《十四个窗口》,林世仁 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还算“神奇”的旅程,想象力自有气度。《什么都有的人》《什么都没有的人》《小孩和鸟》最佳。

108.《失焦》,[匈]罗伯特·卡帕 著,徐振锋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版。

“工作书”。卡帕1942至1945三年间的战地摄影手记。机缘和酒精,是作者自道出的;忘我和酷,是读者体会到的。书中一段爱情故事,伤感,被卡帕以轻松笔触记下,反倒读来沉重。


109.《一只猫的工夫》,冯与蓝 著,明天出版社2016年版。

整本书,像是铺张的于尔克·舒比格,兑入了些安房直子,然后,化合成冯与蓝独特的异想世界。其中的主人公:猫、莴笋、鱼。

大陆的童话,少有似这一本这么好看的。

110.《在孟溪那边》,胡桑 著,东方出版社2017年版。

礼物书。赠书的人说:“你也写写自己小时候嘛!”

一生乏善可陈,我只消认真读别人的追忆文字就好。

《在孟溪那边》是少年眼中故里的憧憧影像,在光阴中流淌成鲜明又幽独的斑驳。作者是诗人,也是辛波斯卡作品的译者,可惜此书行文不及我期待那样洒脱。

111.《江边记》,张稼文 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读毕《在孟溪那边》,又取下这本。再多些人读到它吧!

“清而远是文字的最高境界。”袁哲生说。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