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寻找一种东西 - - 它最好是光,温暖地穿透一切,同时能坚定地吸纳更多的光。

它最好有笑声,也应该有泪水;也值得我们为它哭,也值得我们为它笑……

深水醉蛇网 首页 山水风情 查看内容

古屋四合院,守家的母亲

2013-12-4 14: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89| 评论: 1|原作者: 刘光华

摘要: 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媳妇,见过世面。76岁的老人面对不速之客,落落大方,讲起了她76年的故事。 上世纪1957年,也是秋天,20岁的少女吴文英,从元江嫁到了墨江,嫁给了30岁的碧溪男人张大哥,那一年,从元江到墨江,顺着茶 ...

 

      这一季,云南大山深处,落叶满地。

    上世纪1957年,也是秋天,20岁的少女吴文英,从元江嫁到了墨江,嫁给了30岁的碧溪男人张大哥,那一年,从元江到墨江,顺着茶马古道,骑着骏马,一路风景和娇羞,少女吴文英在碧溪古镇,成了新媳妇。摆了喜酒,嫁了人,有了丈夫,成了男人的女人。

日子,就这样过了起来。


 殷实的张家,家底好。

    碧溪是茶马古道驿站,有商机。在镇上,张家算得上是有钱人。解放之前,吴文英的公公赶马染布,挣钱不少,修了一个颇大的四合院,有堂屋、好几间厢房,地上铺的是青石,房上盖的是黛瓦,门窗雕檐花格,宽敞。

    这样的院落自然让镇上人羡慕,但也给张家带来了惊吓。

    文革那年,也是叶落的秋日,红卫兵冲进四合院,拆了堂屋和厢房雕有富贵花鸟的门窗,用一把火闹革命,烧了。

       

    门窗烧了,院子还在。

    进了院子门,便是家。

    日子继续过着,生意是做不成了,耕田耙地,时间溜快,当年20岁的新媳妇,持家操劳,在岁月的蹉跎里,相继生了6个儿子,成了母亲,儿子拉扯大了,娶了老婆,吴文英当了奶奶。

    张家人丁兴旺。


 秋季,一个接着一个。

    1957年后的第56年。

    2013年冬至前一天,碧溪镇艳阳高照。76岁的吴文英老人,坐在四合院里,晒太阳。

    太阳从四合院的上空直照下来,在院子里印了一个大大的四方形,明亮空旷了院落,屋檐的茅草,蓬勃地垂直下来,黛瓦变成了绿墨色。

    老人坐在一个洗得发白的木板凳上,等老伴张大哥回家。

    老人脚旁,右边是一个买菜的提篓,左边是个青砖砌成的小水池,水池的外方,青砖长满了绿绿的青苔。水池旁,菜篮里,有洗好的青菜。菜篮旁,一小箥簊,里面晒着些大叶茶。

    老人说,她在守家。

 

 老人健谈。

    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媳妇,见过世面。76岁的老人面对不速之客,落落大方,讲起了她76年的故事。

    老人的6个儿子到处奔波忙生计,给老俩口生活费。老人不愿闲着,有时摘些茶叶,卖了,添补家用。

    同行的伙伴买了老人的大叶子茶,老人一再说茶不多,不收钱,权当礼物送了。把钱硬给了老人,我们匆匆离开院子。

       

   老人很讲礼数,送我们到大门口,此时,张大哥回家了。

    张大哥弯曲着腰,头发白了,手里提着塑料袋,袋里是豆腐,还有小葱。 张大哥一脸严肃,一闪而过的一丝微笑算是打了招呼。一言不发,张大哥从老伴身边硬挤着,进了院门。

    我们回头,老屋四合院里,老俩口默默地坐着,晒着秋季温温的太阳。

    他们,是生活了56年,有6个儿子的夫妻。

       

   老宅的四方天井,太阳下,两个老人的岁月,静静地晒在了一起。他们无言的身影,和院门上的大红对联、屋檐上挂着的干辣椒和包谷、院里的青苔一样,在阳光里晒着,散发出了家的味道,随着阳光扩散,好浓。

    守着老屋,守着老伴,守着日子,等着四处奔波的儿子,母亲,都是这样,一守,就是一辈子,心甘情愿。

    家,就是母亲守出来的。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4-1-14 10:43
我奶奶也是这样。看着很伤感。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