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名字很多,地蛋、洋芋、马铃薯。从“洋”字着手,无疑是个舶来品,在《辞海》上有如下记载:“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可能是引进的时间太太久远,我们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类似的外国食品。实际上它已经土得掉了家,完完全全成为我们的生活和历史的一部份。 一个昭通的同事告诉我一个小故事:一个老乡背了满满一筐洋芋进城来卖,卖了一天的洋芋后,这位老乡饿了,看看大街上有卖煎饼的摊子,于是上去买了一个煎饼,咬了一口,然后掉下了眼泪,对着老天说了一句:“怎么都是洋芋的命”。一位在昭通挂过职的官员告诉过我,那个因黑颈鹤而闻名的大山包的洋芋真的太好吃了,但是那里的生活也真的太艰苦了。洋芋和包谷一样,充满了土气,而且它和贫困多少都联系在一起,因为洋芋适宜在各种贫脊的土地上生长。迄今为止,不少地方的老百姓仍在以它裹腹。也许就是因为洋芋与我们的基本生活过分密切,它似乎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一门课程。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就是用土豆烧牛肉作为高标准来界定共产主义的。洋芋的经济价值的确了得——生产淀粉、生产酒,加工各式各样的洋芋片…… 我不止一次听过很多人的说法,洋芋是永远吃不厌的食物。 西餐里从来都不能少了洋芋,土豆泥、土豆沙拉、炸薯条,尤其在那些老外的快餐店如麦当劳、肯特基都少不了它,甚至在意大利的比萨店、在德国的HG啤酒馆、在巴黎吃大餐的时候。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作主食,烧洋芋、烤洋芋、煮洋芋、洋芋焖饭,拿它做菜也的确是一道美食,如青椒炒洋芋丝、干焙洋芋丝、老奶洋芋、酱蘸洋芋……我自己最喜欢吃的就是昭通本地人炒的青椒洋芋,切成丝后不激水,慢慢用油炒,软、香、糯,十分好吃。有的人喜欢把洋芋用水泡一下再炒,但是脆的,只有作料的香味。再就是昭通人与曲靖人有一争的吃法,洋芋切成指头粗,用热油炸,昭通人炸20秒起锅,然后蘸辣椒吃,洋芋又脆又甜;曲靖人则把洋芋炸得熟透了蘸辣椒吃,洋芋又软又香。此外,还有会泽大草山的紫洋芋、宣威的沙洋芋。 云南人叫洋芋就叫洋芋,没有把它叫作土豆或马铃薯,在心里并没有把它当作老土而矮化它,也没有把它洋化起来当作CHRISMAS上帝的圣餐。洋芋就是洋芋。它和我们整合在一起,就像我们的兄弟姊妹。 洋芋身上有一种毒素叫龙葵素,不过是在它发芽的时候。 我的一位老师毕业自明尼苏达大学,活到90岁仙逝,他每天吃一个生洋芋。 |
浪子王命: 从洋芋说到苏共,佩服。记忆最深的是,初中时候,最学校食堂便宜的菜是洋芋片煮汤,放点葱花,2毛一勺。那个时候,一份白饭,两勺洋芋汤就吃一顿了,而且 ...
美人非非: 1987年或者是88年,大理市洋芋大丰收,为帮助农民,政府号召市民买洋芋,有单位的人每人必须买100斤,我家一下子有600斤的指标。我的100公斤,一毛钱一斤买来,5 ...
张稼文的业余: 11年前也记过一篇关于洋芋的记忆,转附如下(见笑)--
[江边系列――故乡的光影、气息和声音……]
江那边,山上的黄洋芋熟了。山上人就用竹篓背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