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有一个小朋友参观了云南一家私人博物馆,对里面的春宫题材藏品赞赏不已。翻出以前的旧文《那时的风月》,略加润饰,复习一下:
这个盘子是2007年从英国买来的,下手前犹豫了一下,虽然盘子是很开门的咸丰粉彩,但是由于掉彩有些厉害,边缘还有一条小冲线,品相上并不算太好。
让我对这个盘子有兴趣是因为上面的“吟香阁”三个字。据查,吟香阁的出处源于苏州的可园,宋代就有了。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布政使、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易名为“可园”。园里最让人心弛神往的就是俗称“小姐楼”的“吟香阁”。
此外,明代秦淮河岸很有名的一家青楼也叫吟香阁,寻到吟香阁的来历后,盘中的人物故事也就豁然开朗。
小姐正在跟相熟的老者开着玩笑,手帕刚刚从手中抖出去,很可能骂了一句“你这个XXXX的……”之类的话,小姐身后的丫环正在背过脸去偷笑;拄着龙头拐仗的老汉在笑,看他年纪不下六十,但确实为老不尊,笑得很坏,挤眉弄眼的。老汉身后一童子刚送他进去,可能嘴里正在说:“您老悠着点……”,而站在老汉身后的另一名童子则掩面向后面的童子做鬼脸……这一幕生机盎然,很和谐。
吟香阁两边牌匾的字迹已显模糊,但也依稀可辨“听深山何处钟”的字样。“野路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本是王维的诗,充满禅机。被加了一个“听”字之后,变得很市井、很民俗,也有了另外一种意味。
春宫题材历来受古代王公贵族的追捧,但春宫题材有明暗之分,明的自然粗俗不堪,暗的则自有一番韵味,要的是那种“会心一笑”的效果。这个盘子已历经百年沧桑,当年的春色早已在时光里布满尘埃。
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被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其好色成性倍受后人垢病。上有所好,下必盛焉,180年前蓬勃发展的色情业由此可见一斑。
|
付晓海: 也是啊,肯定没那么大的镜子,看来我是文艺青年
美人非非: 哇,古时候有这么大的铜镜上墙?
美人非非: 妄将无人当有人,本人果然是个文艺青年。
付晓海: 钱老师法眼!!!我都没注意细看好像是个男人头像呀,这行应该没有祖师爷吧?要供也盖供祖师奶奶啊,难道真是一帮文学爱好者?
付晓海: 一般来说这么用功的人就是真喜欢了,在他们喜欢的行当里,我们是没啥脾气的
藕吼: 提到王勃。。我又有一个故事。。。
某日,周汝昌的弟子真传弟子,人大高才生某某老作家突然逼视着我呤: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马上答出这四个人是 ...
美人非非: 吟香阁墙上画了个大头像,有啥说头吗?
我是来走神的。
张稼文的业余:吟是--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