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羊小漂的庭院 http://www.sszs.cc/?13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冬(一)

热度 10已有 686 次阅读2012-11-21 15:26 | 村里人, 马耳山, 大竹

    转眼迎来了冬,却没有太多冬天的感觉,没有降温,没有雪花、没有寒彻骨的冷,这真的是冬天吗?记忆中的冬,不是这样。
关于雪
    漫天的雪花、厚厚的积雪、堆雪人、打雪仗,这应该是冬天最美的场景,可惜生在南方,长这么大只经历过一次下雪,自然这些场景大多只能在电视里看到,在脑海里浮想。
 
    关于雪,最初的概念应该是冬天里大人们指着马耳山,对小孩说:“白白的那些就是雪!”也有在天冷的时候听大人们说“吹雪风了!”,但对于雪,一直没有确切的概念,只觉得是个很稀奇的东西。
 
    第一次见到真的雪,大概五六岁。不是天上飘下的雪花,而是大人们从山上背下来的积雪。“背雪”是那个年代村里人在冬天挣钱的一门活计。一米多高的大竹背篓里先垫上一层干稻草,再铺上洗干净的旧床单,这样雪装进去才不会融化,也不会漏出来。背雪的地方听大人们说叫马厂、黑林哨、马耳山箐、来回得走四五个小时,所以天不亮就得出门,等一篓雪背回来,已是正午,刚好赶上学生下午上学的时间,于是各村学校门口、村头就摆上的卖雪的摊子。
 
    卖雪的摊子,一般摆在背阴的地方,还要严严实实捂上一层白布,透不得风。有人来买,卖雪的妇女小心地把白布掀开一个小口子,用长把的大圆饭勺舀出满满一勺雪,再将白布重新盖上,这才用另一只手在舀出的雪上使劲一压,雪便按着勺子的模样成了一个小小的碗状,再用绑着布条的筷子蘸上红糖水,一个好吃的“雪饼”就做成了。
 
     这样一个“雪饼”最早的时候卖五分钱,后来卖到一毛、两毛。。。一大篓雪卖下来能挣个五六块,妇女们都想赶早把雪卖完,等得越久、雪化掉越多,就白辛苦了。但大家篓子里的雪都是一样的,要怎么才能卖掉更多的雪呢?于是她们都变着法的把自家的糖水调制得更好,加点生姜、薄荷、紫苏杆的水,于是各家的雪饼有各家的味道。拿到雪饼,先使劲一吸,冰凉中透着甜蜜,再轻轻咬上一口,用老家的话说“沙鲁鲁尼”,又舍不得嚼,于是一直嘬、一直嘬,直到没有一丝甜味,才慢慢咽下,现在回味,也还垂涎。
 
    前年过年回家,在县城街上居然也见到了卖雪的摊子,感觉特别亲切,挤上前说“要一饼雪!”卖雪的妇女说,“现在不卖饼了,一杯一杯呢卖,两块钱一杯。”难舍儿时那种感觉,还是买了一杯,用小勺舀着吃,但再也吃不到小时候那种感觉,见我皱着眉头,母亲说:“现在蘸的都是糖精水,吃不成了。”

路过

鸡蛋
8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张稼文的业余 2012-11-21 22:18
文字不错啊。有些情节很生动,也亲切。
关于“背雪”,我也记得一些,十多年前似就回忆记述过,在好像是在《江边记》--不,是《阳光灿烂》里吧
回复 林坚 2012-11-22 18:43
   云南很少下雪,北方下雪人往家里跑,云南下雪人往外面跑。
回复 牧梦 2012-11-23 07:26
雪饼一一一个生动的记忆
回复 夏虫 2013-7-7 19:35
林坚:    云南很少下雪,北方下雪人往家里跑,云南下雪人往外面跑。
其实北方下雪人也是往外跑呢,只要不是下到暴雪成灾的情况大家还是乐意去雪地里玩耍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