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牧梦的庭院 http://www.sszs.cc/?1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佤族木鼓与性崇拜

热度 3已有 805 次阅读2015-12-14 15:08

性崇拜,是指人类对于生物的生殖器官及自然界的繁殖能力的崇拜而言,故又称为“生殖崇拜”。众所周知,崇拜是一种宗教行为,早期人类的性崇拜,往往表现为一种宗教仪式,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云南省西盟县当地佤族群众生活中,迄今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宗教仪式,在对当地佤族宗教活动中心的主要器具——木鼓的考察中,发现木鼓的起源、结构以及由木鼓所产生并保留至今的祭祀活动,都是与当地佤族的性崇拜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一、

云南省西盟县位于云南西部边境,佤族是当地重要的土著民族。据考证,佤族先民在周秦时期是“百濮”族群的一支。原居元江流域,后经长期迁徙至澜沧江以西。到了唐代,这支濮人中分出了称这为“望”的一支,和称这为“朴子”的一支。称为“望”的一支,就是当今佤族的先民。到了民国时期,西盟佤族进入了不完全不的奴隶制社会,尚存原始公社残余。解放前,佤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产处于狩猎和刀耕火种阶段,自然崇拜很深,宗教活动十分盛行,禁忌与习俗也较多,由于历史原因,佤族祖祖辈辈沿用刻木记事、结绳记事。20年来,在西盟班帅一带村寨,宗教活动仍十分活跃。

 

二、

自然崇拜是佤族的原始信仰,鬼神不分家,并与“祖先”混为一体。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如日、月、山川、河流、树林等都有神灵支配,都要崇敬和祭祀。在对佤族这些宗教仪规的考察中,不难发现,其中最大也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当数祭祀木鼓的活动。

木鼓(佤语:“克罗”),是佤族人民用来驱邪做鬼、召集部落成员、告急友邻、出征决斗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他们把木鼓视为崇拜之物(能保寨子平安),是通天的神器(“敲响木鼓,老天就知道我们做鬼了【注:做鬼:祭祀的意思】”)。1958年以前。西盟山上的每一个佤族寨子都是有一个或几个木鼓房,每个木鼓房都有一对木鼓,所谓一公一母。

 图1. 木鼓房

关于木鼓的起源众说不一,但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可能性较大,这种可能性得到了流传在民间的种种说法的支持。

一说,在集体围猎中,野兽过于凶悍,人们在逃跑中,因一妇女敲响空树干吓唬住了野兽,保护了围猎的人们。从此,木鼓被视为一个崇高的神灵而诞生了。

一说,很久以前,格来都娶了三个婆娘,大老婆叫颇托,二老婆叫玉狗,三老婆叫布吕张。大老婆不会生育,与丈夫商量后买了岩砍摆做养子。不久,格来都外出做生意去了,一去就是好多年。养子岩砍摆已长成个大伙子,英俊彪悍,十分惹人喜爱。

有一天,颇托在晒台三缝衣服,故意把针从竹笆空隙里丢下,叫养子去拾。岩砍摆找了半响未找到针的踪影。这时,颇托叫养子抬起头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去找,原来,颇托扒开竹笆,拉开双腿,手指着自己的生殖器,他俩发生了性关系。

不久,颇托害了一场大病,久治不愈。格来都回来后,请大魔巴(即巫师,岩采来杀鸡作贵,仆卦问天。大魔巴依照老天的暗示告诉格来都说:“你去砍一个木鼓,我去猎一个人头来祭,你婆娘的病就会好了”。格来都做了几个木鼓都敲不响,又来问大魔巴,岩采来按照老天的指示告诉格来都说:“木鼓,要照着你婆娘的生殖器去做才敲得响;人头,要砍养子岩砍摆的来祭才灵。格来都一一照办了,果然木鼓咚咚响,声音很大、很大,传得很远、很远,颇托的病也逐渐好了起来。

这个故事描写的显然是普那路亚婚时代的事,只有那个时代才允许乱论行为的发生,它提示,木鼓产生于母系社会是可信的。

必须注意到这两个说法中的木鼓与女子相关,而在原始社会男女之别也以生殖来划分的,故崇拜木鼓而本质在崇拜女性生殖器。

如前所述,佤族对万物有灵的宗教崇拜很深,但相较而言,木鼓则是万物崇拜的中心,而对木鼓崇拜的核心是性。

首先,木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而木鼓的出现又与女性或女性生殖器有密切关系,从而肯定了女性的崇拜在佤族历史中的地位。佤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司岗里》便是佐证。《司岗里》说:“女子比男子先懂道理,男子要听女子的话。后来女子不愿当领导了,便让男人来领导。但是男子不动的事情,还要向女子请教。女子共领导了三十代人,男子领导了二十代人。

其次,从木鼓的结构看,确是女性生殖器的再现。据曾在西盟生活过数十年,对佤族宗教文化有着较深研究的思茅地区文化馆的李成新先生说:“木鼓分公母,公木鼓声音低沉洪亮,母木鼓清脆柔和,但它们的内部构造乃至尺寸比例都与女性生殖器相仿。”笔者在西盟县工商局岩诺家见到一对新刻的木鼓,木鼓内部并不是一般的镂空,而是依照一定规则雕刻出来的,与生理解剖图谱中女阴的大阴唇和小阴唇极其相似(图2)。

 图2. 木鼓外观

无独有偶,其正面图又与半坡文化中陶罐上表现性生殖器的图文极其相似(图3)。

写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西盟佤族宗教崇拜是以性崇拜为主的万物有灵崇拜,这种性崇拜与佤族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物、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显然,从佤族的发展史来看,木鼓中所蕴藏的性崇拜,它是由于对“种的繁衍”这样一个队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使命的注重发展而来的。和其他民族一样,佤族先民最初只能从生殖过程得到直观的“生产”认识,于是崇拜的对象就是女阴。古代印度宗教艺术中极其普遍的莲花、中国陶器中常见的鱼纹等亦是如此。

在佤山,木鼓与佤族的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着的,它直接反映着一个社会集体对自然界的斗争,对木鼓的崇拜,其目的也是使生产、生活能够顺利进行,这实际上是对性崇拜的外延罢了。

在佤族地区,每单阳历12月(佤族的格瑞月),就是举行全寨性的拉木鼓宗教活动的时节,整个过程要花10天。首先由头人、魔巴(丕)带领村民,乘黑夜赶往事先选定好的大树下,献上贡品,鸣枪驱鬼,再由魔巴念咒祈祷后挥斧与众人一起轮流砍树,并捡块石头放在树桩上,意即给树鬼的买树钱。然后截一段两米多长的树干,并在两端侧面各凿两个鼓耳,系上四根藤条,便是要拉的木鼓了。

第二天清晨,全寨男女老少盛装而出,由魔巴指挥,男子拉木鼓,妇女助威、呐喊,老人、小孩送水、送酒、送饭,并在木鼓沿途经过的地面撒米、泼水酒敬祈引路。

木鼓拉到寨门外,一般要停放2-3天,等候魔巴杀鸡仆卦,选好时辰。

时辰选好后,接着就要剽猪、剽牛祭祀,做鬼念咒。整个过程声势浩大、威武壮观,庆贺的枪声、激昂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回荡在崇山峻岭之中。

如前所述,祭木鼓必须用人头,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这种原始遗风一直保留到1958年。首先是要猎人头,即由数名健壮凶悍的男子守候在路口,凡遇外寨人,就用专门的人头刀砍人头。猎得人头后,装入筒包,迅速返回,接近寨子时,即鸣枪报喜。寨中人则敲响木鼓、象脚鼓和锣,盛装出寨迎接,并将人头血淋淋地放在木鼓中央,并由男性长者举水酒以祭祀,祈求人头保佑谷场丰收、村寨平安。尽管砍人头的习俗已经废止,但直到今天,《迎头舞》、《砍头刀舞》等舞蹈还保留了下来。《砍头刀舞》中保留了这样的歌词:

“长刀啊,长刀,

   光亮的长刀有运气,

                         来之不易人头

出汗水血迹。”

人头供在木鼓房里一段时间后,就要把它送到寨外鬼树林里的人头桩上。此前,人们仍要在木鼓房前的场地上歌舞庆贺三天,跳《送头舞》,送人头时,寨子群众整整齐齐列队送头。

在《供头舞》的歌词中,人们充分体现了对木鼓的崇拜,并以此祈求木鼓带给人们幸福,如:

“木鼓啊,木鼓,我们猎人头来祭祀,

保佑村寨平安,保佑人畜不会生病,

保佑谷场丰收,人们有吃有穿。”

在《送人头》舞中则表达了某种忏悔:

                   “战利品战利品,

你妈妈(爹爹)多么想念你,

   你到你妈妈(爹爹)身边去吧。”

人头祭祀是庄严神圣的,在佤山,凡是盖新房、迁新寨、选头人等重大活动,都必须祭木鼓,而祭木鼓又都必须砍人头来祭,由性崇拜而演化出万物有灵崇拜,演化出了佤族文化和艺术。

4. 鬼树林中的人头桩

正如英国首创性教育的费里曼博士说的那样,古代东方的性崇拜是宗教、娱乐与生活的结合。由性崇拜到木鼓、由木鼓到万物有灵的宗教、生产和文化艺术,我们确能在佤族水利的缩影——木鼓上找到以性为中心的佤族木鼓文化及其与宗教、生产生活的关系。显然,这是毋庸置疑的。

 

结语

一切事物都有其核心部分,一切运动也都有核心力量的支配。本文通过对木鼓的起源、构造及其在佤族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作用的论述中认定:西盟佤族的宗教崇拜是以性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崇拜。木鼓作为性崇拜的偶像,在佤族社会生活中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至少到1958年,由于废止了砍人头的习俗,祭木鼓活动也从此走向低谷),而这一点,长期以来并未为人所注意。

 

 

 

参考文献:

1.《西盟佤族社会形态》

2.《佤族社会历史调查》

3.《西盟佤族民间舞蹈》

4.《性崇拜》【英】arry cutner

5.《与佤族族人谈话手记》

6.《与思茅文化馆李成新谈话记录》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盲刺客 2015-12-15 00:10
专业!受教啦。
回复 牧梦 2015-12-16 20:05
盲刺客: 专业!受教啦。
九十年代写的,还笨拙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