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牧梦的庭院 http://www.sszs.cc/?1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书店,人生的天堂

热度 2已有 846 次阅读2017-7-27 23:30


加布瑞埃拉·泽文的《The Storied Life of A.J.Fikry》(A.J费克里的传奇人生) 翻译到中国来变成了《岛上书店》,故事围绕着一个岛屿上的书店展开,书很薄,情节并不特别地引人入胜,故事讲得很慢,讲得委婉。读到最后,你就会对A.J费克里敬重起来。命运多舛,励志奋斗,A.J费克里和他的岛上的书店最终成了一座纪念碑。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本畅销书。
它风靡的宣传语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我勾下了书中有一些精语:
“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称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没有人会漫无目的地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我们得去相信。我们时常接受失望,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重整旗鼓”。
“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关于政治、上帝和爱,人们都讲些无聊的谎话。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要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 
除了情节,大量的精语想必是这本书畅销的缘故。
搁下书,查了一下这本书的翻译孙仲旭,是他把一本“传记”变成了“书店”,“文学化”了的作品问世后,一时洛阳纸贵。可是在查他资讯的同时,才知道年仅41的他因郁抑症离世了。他曾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等诸多著作的翻译人。  
《岛上书店》勾起了我对我所光临过的书店的回忆。
最先想起的书店是台北的诚品书店。可是在我动手写这篇小文的时候,得知他的创办人67岁的吴清友也刚于7月18日去世。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人与诚品书店的关系,后来了解到,吴清友创办诚品25年,亏损15年,现在“诚品”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在“两岸三地”拥有50多家店面。在台湾,它的魅力不输于台湾的任何景点。诚品书店的成功靠的是吴清友的情怀。如果追溯吴清友的情怀背后的故事,无疑是现实版的台湾“岛上书店”。他就是另一个让人感动的A.J费克里。
2014年,我参加旅游团去台湾。逛了四天的景点之后,我脱团独自旅游。一位台湾朋友知我爱书,再三建议我去台北的诚品书店看看。“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夏季到台北看书,也是不错的选项。
我去的这家诚品创办于1989年,位于台北仁爱路。那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进了书店,却发现人特别多,书店装饰很优雅温馨,有咖啡吧,一些人在品着咖啡、读着书、上着网,这与大陆现在的不少书店很相像。我先是带着逛逛的想法去的,我以为我没必要从台湾扛一堆沉甸甸的书回来。于是,碍着朋友面子,从一个个书架边漫不经心地穿过。走着走着,书架上的书开始吸引我。在哲学类,我喜欢的海德格尔的书就多达十多种,而大陆书店几乎少见海德格尔;在文学类,更是古今中外,琳琅满目;在书画类,各种字帖和关于书法研究的书比比皆是,而大陆书店里的书法专柜帖子不少,可关于书法研究的书少而又少。我欣喜起来可又忧愁起来,想带走的书太多太多,可我又怎么可以带得动呢?左挑右选,我选了哲学书《海德格》、《老子庄子孙子》,文学书《夏丏尊散文选》,书法专论《弘一法师翰墨因缘》。
在一个书店买书,就像在某一个商店买给亲爱的人的纪念品一样,如果那件纪念品有着内涵,就会像一只蜡烛燃着,一直照亮着你生活时光中的某一部分。
回大陆了,诚品书店的容貌在脑海里渐渐淡了,可又因为我认真地读完了诚品买回来的书,它的印象又渐渐显现出来,像是曾经朝佛过的大殿般。
因为有对比,你会更加回望过去。
海德格尔极负盛名,可在国内研究者寥寥,书店里只有极少译著和介绍,而所购的这本《海德格》的作者项退结,他是意大利圣心大学哲学博士,他和众多台湾哲学家都在研究海德格尔的基础上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读到这样的书实是一件快事。
《老子庄子孙子》为台湾人陈文德所著,他把老子庄子孙子三合一而加以研究,是这书的殊胜之处。比如,在谈到“道生一,一生二”时,他认为老子的观点是对“自然的臣服”,是宇宙进化的总原理;庄子的观点是“和大自然和一,不做强者也不做弱者,才能免于灾祸,人要浮游于自然之乡”; 孙子则是:求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的书大陆没有,这样的分析第一次见,读来脍炙人口。
夏丏尊这人,也是三、四十年活跃在中国文坛的大人物,买《夏丏尊散文选》之前,我从未读过他的文章,因为在大陆似乎没见他的书出版。购得《夏丏尊散文选》,读着《白马湖之冬》那些美文,难得一品。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篇散文是写弘一的。几十年来,人们对弘一出家之谜讨论得沸沸扬扬,而在他的文章里读到,几乎是这个老夏激将着弘一当了和尚。
《弘一法师翰墨因缘》,更是值得珍藏的好书,它几乎囊括了弘一的全部书艺作品,此外还有有弘一的传记、大量研究弘一书法的论文、治印论文,这书无疑要束之高阁,不可借人。值得彰表的是,书里夹着一张读友卡,温情地请读友为这本书提建议,这应诚品销售的独到与贴心之处。
我想起自己一生曾经光临过的许多书店。
最难忘的是北京王府井书店,七、八十年代,它也是我们朝圣的地方,长长一溜书店,综合的、科技的、外文的,各进各门,书的质量是现今不可匹敌的。去了王府井,还要去趟西单,那个时代,书店的书品很好,内容几乎不重复,也没有乱七八糟的版本,著书的、编书的、出版的,卖书的,一条龙地靠着良心工作。出版、书店、卖书买书的人们都不浮躁、不骄奢,他们像向往天安门那样,到了北京,都会真诚地去王府井、西单书店花几个小时选书。
新华书店也是难忘的去处。七、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大部分书都是从这里买出去的。它是那些年代我们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几乎每个星期,我都会光顾昆明南屏街、小西门的新华书店。当然,盘龙江口的外文书店,有不少影印的港台书,那也是一个淘书的好地方。每每下乡,我都要去县里的新华书店,有些书在昆明断了档,在县上的新华书店居然可以淘到。我的一本出版于八十年代中期的《日戈医生》和一套《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作家小说选》就是在十年之后的九十年代购得的。
渐渐地,我们的书店有了变化,新华书店的也扎实地书多了起来,民营书店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一阵子,他们靓而可观,如打着历史旗帜的昆明北门书屋、如有点人性化的百汇书店,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过了不久,它们表面上变得繁荣了,却变得金玉其外。大部分书品断无可圈点之处,盗版的、抄袭的、不同出版社同一内容的、错讹甚多的书,鱼龙混杂。有的学起诚品,搞起综合销售,咖啡吧、文具、书画作品,但是由于书品的低劣,它们终究抵不过人们对它们的失望而走向式微。
我想,再过些年,比如新华书店,如果它不是教辅教材的垄断机构,它将会作为公有制的产物濒临消亡,另一些书店将会成为多摆了几本书的咖啡店。因为它们的书品越来越没有魅力。
我在上海的一些书店前,甚至在云南省图书馆旁看到大批大批的好书被称斤买,一斤20-30元,简直是侮辱斯文! 
诚品之所以是个纪念碑,是来自于信仰和理念。创办人吴清友的人生深深受着弘一大师和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的影响,他们两人三十多岁就决定此生要度己度人,这种生命壮阔的理念砥砺着吴清友前行。
把《岛上书店》里那句话来形容吴清友的一生也是合适的:“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称为一部人生作品集”。
A.J费克里有这样的人生,吴清友也有。
吴清友说:“没有商业,诚品活不下去;没有文化也不想活了。”我认为这是诚品的成功之道。没有好的文化土壤,没有一批潜心研究文化的人、没有善于在文化土壤上采撷果实的人,没有有情怀的出版人,再漂亮的书店不过是千人一面的商店而已。
大陆已经开了多家诚品,没机会去朝觐。我想,它一定是读书人的天堂。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张稼文的业余 2017-7-28 08:46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读过这本书。

“没有好的文化土壤,没有一批潜心研究文化的人、没有善于在文化土壤上采撷果实的人,没有有情怀的出版人,再漂亮的书店不过是千人一面的商店而已。”是这样。
回复 张稼文的业余 2017-7-28 08:58
也有幸到过台北的诚品书店,购过一册《蒂凡尼早餐》做纪念。

昆明早年的书店,记得有一家古籍书店,在艺术剧院对面。
回复 盲刺客 2017-8-3 17:21
呀,《日瓦戈医生》!

由吴清友先生的逝世,想起香港曾经的一家小书店——青文书店。2008年,它的主人罗志华先生被店里倒下的书给砸死了,店铺面积小,那些书垒得实在太高太密集了。“死得其所”这评价,我想了想,还是说不出口。

诚品现在是“文化”“文创”的代名词之一了,但更想去转侯季然《书店里的影像诗》里拍摄的那40家偏于台湾各处角落的小书店。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这句话里的“图书馆”,替换成“好的书店”,同样成立。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