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偏爱翻书的荒谬,胜过不翻书的荒谬(四)

已有 591 次阅读2018-6-30 23:09 |个人分类:无知才读书| 地铁上, 台灯下, 窗边


31.《散场了》,尚思伽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剧评与影评的合集,诚恳地思考,平和地犀利。在作者那里,批评的功能是这样的——认真确立标杆与准绳,让个人骨髓深处挚爱的精神活动如看戏、观影,丰富自己心灵的质感、强大自己理性的力量,并承担其必须的社会作用,对赏而不欣者,富于洞见地精确把脉。

32.《本土  个人经验及写作》,朱霄华 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除去四川诗人柏桦,本书所汇评论均关于云南作者(包括来自外省、在滇生活的作者)及其作品。体例多介乎随笔与论文之间,“口音”里听得出作者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把握及其个体审美目光的桀骜。但总缺着一点什么。是什么呢?我愣了愣,意识到作者始终未曾吝惜对他的评论对象的肯定。

33.《淡墨诗散文选》,淡墨 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这册厚书,断断续续才读完。若一气阅读,会觉得太酽。十一辑内容,是“诗散文”而非“散文诗”,对此,《序:诗散文的开拓者》里有解释说明。但名目上的创新或争辩,对于一个普通读者,并不构成多少影响,我愿意把这二十来万字视为某一种风格的文章。这种风格,在于作品里的时间几乎都是笼统的时间,“我”之目光的缥缈与对哲思的嗜好,统统盛放在这时间里,遣词造句,一律优美。

34.《爱因斯坦的梦》,[美]艾伦·莱特曼 着,童元方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一本一百来页的轻薄“重书”,以“时间”为经、奇想为纬编织而成数十则故事,它们,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响。它们被《译序》作者陈之藩称作诗,也有人说它们宛如美国版的《隐形的城市》,我所在意的,则是全书描绘了那么多“我们”在时间洪流中或这或那的面貌。

(环西桥一带有家二手书店,叫“书必银”。在那里见过一册接力出版社2005年出的《爱因斯坦的梦》,打听价格,售货员查过电脑,笑眯眯道:“您真有眼光,现在卖一百二,应该还会涨!”原价18.00。)



36.《小王子》,[法]圣埃克苏佩里 著,薛菲 译,萧望 图文编纂,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见到商场门口的主题广告塑像后,作为一个对童年时代念念不忘的人,从书架上取下这本薄薄的“名著图典”复习。

“‘再见啦!’狐狸说,‘现在,我要把那秘密告诉你,其实,这也很简单:人,只有用自己的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光凭眼睛是看不到的。’

‘只有用自己的心灵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小王子复述了一遍狐狸告诉他的秘密。

‘是你为你那玫瑰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才使她变得如此重要。’

‘是我为我那玫瑰所耗费的时间和……’小王子为了记住它,又一次复述了狐狸教他的这句话。

‘人们已经忘记这个真理,’狐狸说,‘但你不能忘。对于被你驯服的对象,你永远负有责任。你必须对你的那朵玫瑰负责……’

‘我必须对我的那朵玫瑰负责。’小王子跟着狐狸复述着,他要让这些话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

37.《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科学松鼠会 编,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Z小度今年9岁,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很乐意跟大人天南地北说这说那。为了更好地同小朋友交流,背了这本名字不短的科普书,地铁上重读。

内容深入浅出,长人见识。行文幽默诙谐,善设悬念。但有些表达在标榜“有趣”方面,过于用力,频频制造噱头,包括某些文章标题,标题党了。

关于“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有人因染色体遗传,天生即联觉者。他们可以任意“互用”五种感觉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从而在日常生活里一次次获得唯“我”独有的神奇体验。这种生来具备通感或移觉功能的情况,之前已被我给忘了……好啦,这一季,可以有机会与小朋友聊聊荷塘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怎么就成了“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本书别字明显,让人不由得想到项飚在《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一书《修订版序》里专门向三联书店编辑们致谢,感谢他们在核实细节信息、纠正错别字、调整不顺畅的句式等方面的一丝不苟,“在一切似乎都在泡沫化的今天,他们这种细节精神尤其让人感动。”)

38.《老有所依:父母居家照护全书》,台北/台中/高雄荣总35位高龄医学专家 编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版。

衰老是一个无解之谜。某次,跟@河边看柳姐姐说起“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话题,过不了多久,姐姐送我这套书。

具体的照护方法,只限于浏览过后大致有个谱气。仔仔细细看的,是起首《照护准备篇》,内容非常细致,比如提醒“照护者与被照护者都需要时间调适”:

“过去高高在上、拥有权威的长者、伴侣或父母,一旦无法独立完成进食、穿衣、盥洗、处理大小便等基本事务,处处需要子女或另一半照护,内心会充满无助、无奈、焦虑和愤怒,常有事事不如人、苟延残喘、生活没有意义等负面想法。

有些照护者,也会担心某些举动会伤到被照护者的自尊心。这种角色的转换和接受,双方在心态上都需要时间调适。”

社会化养老或渐成趋势,但每个家庭其实不妨备一套此书。


40.《书到今生读已迟》,黄德海 著,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

全书分“跳动的火焰”“爱命运”与“目前无异路”三辑,文章一一细论作者读过的书,以及,自书本字里行间读到的人。黄德海先生视野辽阔、襟怀深沉,落笔谦逊而凝合。他的文章,令人想到主干挺拔的香樟,这“香樟”的风姿绰绰,得益于所读之书里那些伟大心灵的滋养,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他们甚至会不时参与你对日常事务的判断”。对于阅读者来说,慢慢抵达这样的境界,无疑“让我们有可能,成为更好的人”。

“更好”的标准因人而异,在自己,其中要紧的一部分,是不断获得心灵的激荡、丰富与宁帖。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