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偏爱翻书的荒谬,胜过不翻书的荒谬(七)

已有 727 次阅读2018-10-29 23:55 |个人分类:无知才读书| 赠书, 理解, 亲友

 
集中读了几册礼物。做功课般对待赠书,一是当学生的积习未改,二来,自觉“奇文共欣赏”是条促进理解的途径,专门的赠与里,包含着人家启发、指教与对话、交流的意愿。而“理解”,远比“了解”要紧,它意味着一个人甘心付出心力成本,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去接纳Ta光鲜背后的失意、忧惧,去接纳Ta之所以为Ta的一切,不介意这一切里既有明晃晃的时刻,也包含人性至暗一隅。 
 
1.《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英] E·H·贡布里希 著,杨成凯、李本正、范景中 译,邵宏 校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Z老师赠书。
 
此书结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美学和艺术学,自图像的进化出发,围绕对艺术史的特别观照展开。
 
在贡布里希的阐述里,观看方法影响了图像的发展,“图像再现”并非拷贝现实而源于画家自身的图式理解维度。固有图式存在于人的大脑,凭借它,我们完成了对自然的整理,使得自然就范。唯有当图式与自然格格不入时,人才会调整图式以重新应对自然。于是,认识成为如是过程:人运用自己心里的图式与自然不断进行比较,进而不断调整、不断修改。至于艺术家,他们理解自然的图式主要得自传统,得自自己所处那个时代的风格。依据对其他艺术作品的经验来对照自然,并对不妥处进行修改,这才有了艺术家们艺术风格的变化。
 
嗯,当我们发出“风景如画”之类赞叹,其实已然印证了贡布里希先生的论述。不妨做个极端点儿的推论:有时,反倒是自然模仿了艺术。
 
这一版的封面图案蛮有意思,在2D平面上制造了3D的错觉。
 
“六度空间”理论基本上成立。《艺术与错觉》一书读得很顺,译者之一系Z老师的业师,有两回我想告诉老朋友那位先生也是我妹妹在铁狮子坟的大大师兄,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
 
2.《枢纽——3000年的中国》,施展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H姐姐赠书。
 
这是一本厚度相当之书,是一本历史哲学书而非历史书,作者试图通过他本人及他所属于的那一知识群体具原创性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回答今日中国何以形成,以及它还将如何在与近现代世界的遭遇和碰撞中重构自身。
 
“枢纽”这一界定,个人觉得不很妥帖。全书近七百页基本保持了某种连贯的阐述气场及叙事进路,但古代历史演进部分明显写得更自如。
 
3.《闲人遐想录》,[英]杰罗姆·克·杰罗姆  著,沙铭瑶 译,花城出版社2017年版。
 
今年的“世界预防自杀日”当天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乐不可支。一支手霜一本书,书名叫做“闲人遐想录”。
 
更早两个月,班车上遇小Q,说起她手头一项调研,简单讨论过,主动表示会抽时间给些建议。刚参加工作时我们同一个部门,相邀游过几次泳、打过几回保龄,后来机构重组、搬迁,少了联系,偶尔碰见,得知她换了专业去深造,不时开展田野调查,有的地区我有些了解,便插两句嘴。
 
记下我电邮后,小Q取出一管手霜,拧开,说:“这个味道你应该会认得,我自己咋个也想不出来,这份儿味道呢那种白花,一串儿一串儿呢,小时候在山上经常斗得着。”“应该”是个绝对的词,叫人一时间紧张起来,好在那天鼻子还灵光,辨出是云南素馨的芳香,化妆、护肤品不易有的一种气息。包装上印着的韩文说明,小Q查到是“百合”。
 
“好奇你咯是双鱼座。”她问。
 
“哈,听说双鱼座呢人太魅力,我也很羡慕他们。”
 
“记不得你平时是喜欢整点儿哪样啦。”
 
“我?最喜欢无所事事。”
 
这就是这份礼物的由来。
 
全书14“谈”,话题琐碎、寻常,关乎“悠闲”“爱情”“闷闷不乐”“拮据”“虚荣”“出人头地”“天气”“猫狗”“害羞”“婴儿”“吃喝”“‘带家具出租的屋子’”“穿着举止”和“记忆”。英国作者的essay多有“幽默”之誉,杰罗姆的妙语连连配得上这说法。开篇的“闲人”实非懒惰者,所谓“安享悠闲”,还因平日里繁忙勤奋的映衬。由文中一句“床,这个模拟的坟墓”,忆及多年前一部青春文学书名“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本、喻体相同而要旨迥然。还忆起《伦敦的叫卖声》里有斯蒂文森一篇《为闲人一辩》,得空找来复习。
 
杰罗姆下笔也非尽然是诙谐、开朗和随意,还有悲悯、反讽和犀利——

比如“两人看到对方的负心行为都大为惊诧,可是谁也没看到自己本身的改变。假如看到的话,他们就不会像目前这样痛苦了,他们就会在正确的地点去寻求原因——这是可怜人性的渺小,然后携手来挽回共同的失败,重新在更现实、更持久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房子。然而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总是茫然无知,对别人的缺点却了如指掌。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件事总是别人的过错……”(《谈爱情》);
 
比如“阿谀奉承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当然,你的风格必须适应你的主题。有些人喜欢言过其实的夸奖,所以这就不需要多少艺术。可是对于敏感的人却必须表达得非常巧妙细致,多用暗示,少用具体的话语……”(《谈虚荣》);
 
比如“在婚姻生活中,理性的头脑是不受欢迎的。没有人需要,甚至也无人欣赏。我们的妻子是按照她们自己的标准来总结我们的。在她们的标准里,聪明智慧是不能获得任何分数的。亲爱的读者,你的太太和情人决不会对你的聪明才智产生任何印象——一点印象也没有。她需要的是这样的男人,他可以利落地完成差事,而不企图用自己的判断力或这类该死的无聊东西去分析;他会用正确的姿势抱小孩,因而这方面可以信赖;每次吃到温热的羊肉也不会发脾气、闹别扭。这种丈夫才是有头脑的女人所喜欢的;而不是搞讨厌的科学或文学的那种人……”(《谈穿着和举止》)。

毕竟是一个多世纪前的文字,毕竟作者系男性,比如他所谈的“害羞”,跟我这个易害羞者的实际情形便多差异。倒是李修文《山河袈裟》一书里提到的另一位杰罗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美国人杰罗姆·卡格恩记述的某个患者的反应,跟我高度相似:“甚至害羞还未到来,我的身体就有了激烈的反应,心脏狂跳,胃里仿佛藏着一只蝴蝶般紧张不安”。
 
轻松、会心、偶一蹙眉或叹息间,不知不觉便读完了,恰如作者自序所表示的,这确是“一本供假日消闲的书”。《序》之前尚有一连串谢辞,最后一个致谢对象,看得人莞尔:
 
“献给我闲暇时的伴侣、悲哀时的慰藉者、
快乐和希望时的知己——
年岁最老、味道最浓的
烟斗”
 
留意了一下,最初出版此书的杰罗姆,时年27岁。

4.《建水记》,于坚 著,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

提过自己有半个老家属建水,Y有心,送了这书。

成书比《人民文学》去年刊发的《建水笔记》多出几章,是做了增补还是重新编排过?
 
总体读得酣畅。就是,援引多了些,排比多了些,笔墨依然纵横,立意不乏窠臼。

掩卷,告诉自己:若“太懂写”,一位作者就该警惕了,这并不可喜。

5.《花木栏》,西西 著,洪范书店1990年版。
 
蒋律师赠书。
 
繁体字竖排版,读得就格外慢。

全书63篇,依次为生活小品、阅读札记和行旅随笔,都是报纸专栏文章。西西视这写作与发表为“愉快地在自由的小园地上栽种些小花小树”,所以命名做“花木栏”。一路读来,那个叙述的声音,时而是天真的孩童,时而是渊博的友人,写香港回归,写糕点物件,写画作风景,写作家草木……视角、笔墨的趣味与欢喜背后,不乏肃穆和苦涩。

《答问》一文,是这本书的《代序》啊!

关于“西西”这个笔名,曾读见作家自己如此解释:“‘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的两格,或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

这说明,听得人不能不“嘻嘻”。 

写文章的西西,就是在纸上跳格子嘛。她写散文随笔,也写小说诗歌,若你读过那篇《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难说也会同我一样,嫌日本电影《入殓师》终归甜腻煽情了。本月8号,西西荣获第六届纽曼华语文学奖的“诗歌奖”,为她高兴!

❀  ❀  ❀


(阅读分享小书箱 @ 康州街头)

妹妹在康萨斯州办公室的附近,有一个阅读分享的书箱,坡顶两层小楼形状。头一回见到,有几分稀奇,她拍了照给我们看。最近,昆明也有了类似设施,希望这尝试常青!


(阅读分享小书箱 @ 昆明街头)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