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青青陵上柏——悼尚思伽女史

已有 533 次阅读2019-3-3 15:22 |个人分类:无知才读书| 哀悼, 作者, 批评者, 编辑, 英年早逝


悼念自己欣赏的作者、批评者,我能想到的一种方式,是把Ta的作品取来,复习一遍。

初读见思伽女史文字,十年前的偶然,一处和讯博客,名为“有所思”,出自《涉江采芙蓉》,“所思在远道”。那些日志的内容,几乎忘了,笼统的印象是:有品格——凝神观照人、事与文学艺术,行文笃思、雅致。


后来,博客式微,景慕的作者们相继停更,把怅惘留给我这名普通读者。基于手机、以APP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信息从系统而碎片,信息环境从开放而割据,用心的文章,网络上少了,所幸,有好书继续出版,比如《太平鬼记》(2012年)和《散场了》(2014年)。前者,是尚思伽的“故事新编”;后者,是尚思伽以评判这一方式在他人文本、世界与自我之间的摆渡。

《太平鬼记》里,《君子》写微妙多维的师生情分,《知音》讲另辟蹊径的刺秦故事……读罢《陌上桑》,彻底理解了阎连科何以赞这部集子“委实是一个中国的尤瑟纳尔在写着‘中国的长史短制’”。情节编织固然以史料为线索,但,主人公从儿时开始面对浮萍命运、应对世界失重的具体行、言,以自转体运动的方式,完成了一出悲剧。小说里的王翁须,因此超越了《汉书·外戚传》那寥寥几段文献的记载,借助尚思伽的文学想象之翼,古香古色地栩栩在我们眼前,有历史的深度,有批判与建造。加上与非附录部分其他诸篇共同具备的细腻描绘、从容叙述,确有近似尤瑟纳尔《东方故事集》的神韵。

(依然觉得《太平鬼记》的“附录”,成书时割舍掉会更好。虽然,我可以理解作者介入现实之意。)

去年读到的《散场了》,是一部剧评、影评合集。作者诚恳地思考,平和地犀利,以15万字的篇幅,表明了自己对“批评”的定义——认真确立标杆与准绳,让个人挚爱的精神活动如看戏、观影,丰富自己心灵的质感、强大自己理性的力量,并承担其应当的社会作用,对赏而不欣者,富于洞见地把脉。

这定义,予人激发。

《散场了·后记》里有“这是一个没有人要听别人说话的年代,创作者和批评者都是孤独的,而且把孤独当成了光环……”,如此说来,既进行创作又事批评的尚思伽,承受的是双重孤独,与别样荣耀、聊以自慰无关的孤独。

事无绝对。总有认真、敦厚的读者,沉静聆听字里行间作者的言语,耐心觉察遣词造句含蕴的“春秋”,识得出一个哪怕单音节的词实则煞费苦心地琢磨而来,识得出一处闲笔恰恰为的是“载行载止,空碧悠悠”……Ta拙于只是“点赞”,Ta明白网络语境里常见的无厘头回复并非随处适用,Ta默默地,向来自某位作者以其书写所进行的审美、幽默、智慧、生命力的转移的慷慨馈赠言谢。

谢谢思伽!安息!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