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漫游记:审美课

已有 519 次阅读2019-3-10 22:50 |个人分类:安步以当车| 学习, 建筑, 衣饰, 老挝


喜好可以私人,审美自有公理。从住处露台上朝湄公河方向望,树荫下,有位长者手捧簿子或写或画,好奇心起,我下楼趿上鞋子过了街。

他正在速写沿街的屋舍!


仅最近两百年间,琅勃拉邦便经历了暹罗(泰国)属国时期、法国殖民地时期、日据时期及美国控制时期,此外,也被一两个邻国的影子所笼罩……法属殖民地那段历史,使得城内的建筑多具东西合璧色彩,也有部分是纯法式风格。石材、混凝土、木料、铁艺、彩陶砖等,是沿途所见房屋的标配,它们,成就了一幢幢形态多样的小楼。

形态多样,却都讲究外观的庄重、典雅,细节的精致。色彩多素雅、沉着,另一些灿烂、醒目的颜色,因为明度、纯度的恰宜,并不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东南亚地区传统干栏式建筑的元素如坡顶、走廊花式栏杆等等的采用或者说保留,同法兰西风情结合出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漫游此地的日子里,这些建筑,让人悠悠寻味它们各自凝结的心智,揣想那一位位建造者在西方文化强势到来时的心态,或仰慕?或妥协?或理解?或尝试?或,兼而有之?


这幢洗石子外墙小楼的弧形小转角,以及整个墙面的配色、花纹!


昔日的木百叶窗,已被玻璃窗取代。把建筑年份记录在外墙上,从前未曾见过。


希腊风的蓝白配同纯然的法国黄,外带走廊的三层楼同不见阳台的两层楼,比邻,并不别扭。


这座极法国的建筑的屋顶,有类似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鸱吻”,常见于东南亚地区寺庙、宫殿的房顶,形状,对头顶长有长角的鸟进行了抽象化改造。


洁白的连续拱券,青绿的门窗栏杆,好一幢“清白”的楼!






木质栅栏,予人异于铁质栏杆的心理感受——芳邻啊,为我自己偏爱。


这栋小楼,有铁栅栏、铁栏杆,还有纤细、华美的爱奥尼柱。


耀眼的粉黄外墙,源自法国南部本土建筑,梵高先生笔下那幅《在阿尔勒的家》有所记录,云南境内,滇越铁路沿线地区一些已然消失的或尚存的办公楼、火车站、医院、学校及高级私人宅邸有所拷贝。

……


对于视觉认知,元素的简洁、色彩的和谐、形式的舒适……化合出“美”,比如这块老挝手工织物。


哈哈餐馆家的店招选用的字体,是否也让你有种两人携手“哈哈”的形象感?


以在哑光而非镀克罗米的金属环上挽疙瘩而非一般的收、放,为使用者提供调整挎包带长短的可能。这么一来,打破刻板,创造出了不平衡、随意之美。老挝,被称作“全世界遭受轰炸最严重的国家”,迄今仍存在数千万颗未爆炸的炸弹,不断制造着无辜者的伤、亡,因此,用回收所得的UXO弹壳制成金属环之类配件、饰品,有着疾呼“NO WAR!”的特殊意义。

跟店家商量后,买下一个金属环,无论它将来会不会出现在我自己缝制的布袋上。

美,倘若只如一个音节脱口而出那么不费吹灰之力,未免轻佻;对应于美的要紧与郑重,审美,是学习与思悟的产物。天生的直觉之上,需有知识、眼界的积累与慧心、生命力的焕发,才能渐渐修成理性优雅、不着痕迹、再无法向下兼容的审美能力,得以识照万物之美。琅勃拉邦的街头巷尾,因此成为一间课堂。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