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别把书轻易送出

已有 342 次阅读2019-4-28 14:20 |个人分类:春与秋代序| 陌生人赠书, 世界读书日, 读书没什么大不了, 知书还须达理


“Books On The Underground”及其中国版“丢书大作战”是我们会作为案例讨论的营销活动,见今年4.23前后本地也出现了类似行为,这个嘛……

除去助益工作技能夯实、专业视野开阔的读物,一般情况下,我不向别人推荐或送书。因为此外的阅读功能,要么图轻松消遣,要么讲教育自我,多由私人需求决定。同我互荐、相赠图书的人,通常是多年的相知,明白对方的口味、亟待。

在自己,一本《过日子要有技术含量》是绝对的学习材料,一部《千高原》则是借以开脑洞的休闲读物。换了其他人,另一种好恶、定义,何尝不能成立?


地铁上一本素昧平生者递过来的书……咱也是“三防”“安全教育”一类课程初中就拿过高分的人,面对这颇显突兀的赠予,心底“咯噔”一声再正常不过,假如还大致推断了这本书未必自己“那杯茶”,随后的拒绝或迟疑接受就这么被结论成“冷漠”,实在冤。

从2013年开始收集“地铁读书人@昆明”相片,随意、有限得很,每天那么多趟地铁穿梭,每趟地铁那么多车厢!主要还是出于鞭策自己的目的——捧读纸质书或Kindle者,绝大部分专注过刷手机的人,沉浸,是把握、理解、引申内容的前提。通常,地铁阅读有条件,比如搭乘路程稍长、书本体量略小(但也有读者把我自己只会搁案上的《T.S.艾略特传》带进了车厢)、行文别太艰深(但我也曾邂逅读《规训与惩罚》的女孩、读《存在主义咖啡馆》的男孩)……而在“兴趣”二字面前,任何条件都不构成限制。

偶尔在二手书店里见到作者不很久之前的题赠本,禁不住有一点黯然——扉页上那些热忱、恳切、恭敬乃至谦卑的题词啊!我有一种买下以结束它们转徙的冲动,却终于没有付诸行动,因为题赠本标价往往高于原价,超出了我能接受的“性价比”范围。而这样的升值,不知是否为那几位作者本人乐见。




(喜欢阅读时的梦露,真甜!   图片源自网络)

生平不曾主动问哪位作者讨过样书、签名什么的,物流那么发达,喜欢了,自抠就是。读过,若觉得价值不低,再购下送人。也不是随便出手,而要送给必善待它的人——或审美或经历或兼而有之使然,他们舍得抽出时间,他们不懂术语搬弄、“你妈贵姓”、敷衍了事,他们会对那些文字耳鬓厮磨、用心聆听。毕竟,连在要不要借书给人这个问题上,《纽约时报》撰稿人之一阿纳托勒·布罗亚德,都将其比拟作大多数父亲对待自己未婚同居的女儿的感情,并表示:“我对书有若贤妻,他们却视为荡妇。”

幸运吧?那些接受我礼物的亲友们果然认真,或长或短,或早或迟,纷纷记得把读后感讲给我听。若我是作者,会为他们的存在,欣慰。

两周前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67本,成年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32本。这一定说明什么?

读过10,000本书,不及在一次具体情境里,选择共情、善良。读过100本书,哪里就高过养成三只货真价实的茶花鸡拎到市场售卖?

偶尔碰到作者赠其佳作,等于帮我重返学生时代——可以默默地用一回功,同那本书的交会,也因此有了点儿导演戈达尔《狂人皮埃罗》中一句台词的意思。银幕上,某女对某男说:“你用语言和我说话,而我用情感凝视着你。”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