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这些具有质感的意味

已有 395 次阅读2019-7-25 21:30 |个人分类:春与秋代序| 老虎影像作品, 韩旭诗作, 观展


同事邀观一个影像展。读到展讯,心里“哈哈”——春天的时候,我撺掇她一道早退了部门活动去听这位作者的讲座,关于摄影家寇德卡。

展品包括两部分,静态图像和动态音像,它们,被囊括进“在光的幽暗处”这个名字。现场欣赏了32幅照片,之后又在线看了三部视频。

关于摄影。虎良灿先生的“凝视”,质朴、敏感,他的镜头对繁华、喧嚣敬而远之,心理上、物理上,他所捕捉的光影,通常是琐碎、寻常生活中某个惊喜或静穆的瞬间,某种与人擦肩而过的有意味的形式。在我想象中,他安于充当一名沉静、有心的旁观者,用自家的细腻,“邀请”来这一帧帧相片。


我的目光在《作品第26号》停留时间最长。相片中,冬日街头一个绿衣红头巾的女孩,她穿越雾帘而来,被定格的手足姿态,谐于有着多瓣下摆的上衣,一副翩翩模样,为一片寒意添了鲜明、生机。

另一幅《作品第27号》,也正值严冬时日,行走的人和迷蒙的空气导致了画面模糊,却恰在这模糊与往着仿佛没有尽头的远处而去的步履坚定之间,制造出一种张力。


《作品第23号》,现在,我认得自己听过的那场《自由之子——寇德卡》讲座的海报底图何来了——就是这画面,自舷窗拍摄下的乌蒙群山。那些峰峦,在大气透视作用下,是黑白灰的3D的雄浑。《作品第30号》《作品第31号》,亦然。

《作品第18号》《作品第24号》,同为窗户与绿植,迥然于今天网络上不绝于目的那些“清新”“日系”,我把它们归为一类:烙上了时光印记的斑驳的流水年长,蕴涵着既往、故事。


《作品第1号》《作品第32号》和《作品第21号》,我也把它们归为一类。前两幅皆人物剪影,第三幅,地面上一滩近乎菱形的水迹。将将好的曝光,分别裁出一个似满不在乎的男人、一个似踯躅之中的男人、一片似渊薮又似神启的沉默隐蔽的灿烂……它们是迷人的交织,各自讲述着“在光的幽暗处”的如常某比。


《作品第21号》为作者自己偏爱吧?于是,成为本次展览名字的直接由来,也做了《作品集》的封面。唔,我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我的!佩索阿先生突然窜过了我的脑子。

关于视频。迄今看到的《冲》《浮桥》《流云》里,《冲》开篇实验影像般的幻觉感给我印象最深。这三段音像是不经意间的偶得,却都属作者直觉预判、审美着手的成品,绝对地区别于近年来社交媒体上井喷的那些“悍然分享”。它们所实践的“记录”,并不囿于孤立地映射物象,始终表现出对意味的孜孜以求,通过光影,通过声响。


展览全称“在光的幽暗处——老虎影·像作品展”,“老虎”,是作者虎良灿先生的诨号?小名?“虎”这个姓,民间念成“māo”,“喵星人”那个“māo”。 

【注】

将将好:昆明方言词语。意即“恰好”。

如常某比:昆明方言词语。意即“如此”。


P.S. 在“展厅”一隅偶见一首韩旭诗作,从前只读过他诗评。凑近默念,有聂鲁达同志式的热烈,更讲究鱼水欢愉中的平起平坐,是狂放的浪漫,风暴的神情。

没有认老乡、校友一类习惯,平时都是别人问到再乖乖作答,唯一一次自报,是某次宴会上,韩先生自邻桌过来敬酒,我赶忙降低杯沿,抢先道:“太失礼了!该我敬学长!”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