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不老

已有 377 次阅读2019-11-3 15:36 |个人分类:别人de“石头”| 东陆园, 昆明文学, 草木, 创造力, 好字


周六与会,怂恿巧遇的 @秋颖 姐姐一同不惜迟到,拐进附近一座园子看树。乌桕叶子依然碧绿;构树叶子蠢蠢欲动着不再碧绿;海棠叶子红了几片;雪松的针青蓝如故;银杏叶子黄得有限;不知出于乖巧、急切还是其他,滇朴树叶倒已整齐地灿然……这景象跟从前的每一年并无多少差别,光阴在过去365天里制造的得、失,只行路的人自己知晓。


心底冒出的两丝紧张,同被神的拇指在人额头、眼角和腮帮摁下的纹路关系不大,而是担忧感受“依然”“如故”,是否意味着我已陷入某个惯性漩涡,审美和表达正悄然释放陈旧气息?

才不干呢。 


巧克力会蚀空牙齿,表层的“幸福”会攫取有深度的体察和感悟。嚼过甜食要记得及时刷牙,面对舒适,别忘了它还有副作用。

❀     ❀     ❀

安享学生这个身份至今,趁周末来“听课”。


(因为“傅逸尘”三个字的别致,读过这名字主人一部《叙事的嬗变》


(结识大哥前,听闻他一则轶事:有人提醒大哥当期杂志编好掉么怕是该拿给分管呢领导看看,得回复:“拿了整哪样?她又看不懂!”。追忆过,那位长辈笑着摇一摇头:“终归是写诗呢!”我也笑起来:“是呢,因为是写诗呢。” 

部分笔记——

逸尘先生:“AI爆发的时代,写作的意义何在?……写作要面向世界,超越一时一地的利害得失,高贵、优雅、具恒久意义的写作才有价值。”

一行先生:“在云南,写作的‘同质化’表现为中年作者的‘油腻’与年轻作者的‘套路’,公共的观念、技法和修辞,屡见不鲜……只呈现生活感而缺乏生命感,已成掣肘,常见的是原地踏步的简单抒情、粗糙叙事,而写作需要更多的专业精神和更高的自我期许。”

瑞秋女士:“拿一堆文字垃圾去给人看,是对读者极大的不尊重。每位作者都该扪心自问:‘对我有意义的东西,对别人有意义吗?!’”

小松先生:“写作要从生命出发,而非局限于道德性的悲悯。没有个性的站边,是止于表象的理解,只会用太过血性的文字造成阻塞……自恋、义愤填膺等等,导致枯燥、无趣和小气。一旦生命蒙了尘,尘埃也会折射出闪耀,但那并非真正的光,只抓住它们,无疑会错失‘自我的东西’,无法抵达每个人原本可以有的那个独立、独特、丰富的世界。”

许多座谈或研讨,都包含着把脉、建言、砥砺的意图,效果,因人而异。心怀创造意愿,明白“好”的标准,可以助人不那么易老。

中学时代,有位张网同学田径表现超群,他的诀窍是:在跑道上专心往前,连喝彩也不消理皮。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