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丰碑

已有 344 次阅读2019-11-19 00:14 |个人分类:他们&她们| 于坚, 赵叔叔, 批评, 缅怀


小朋友成器,收到“诚邀您莅临开幕酒会”的邀请函,问我可愿同往,“星期六,冇得问题嘛?”星期六,星期六也有不少事要做哟。酒会开的幕关于“丨文人丨从手稿到作品”,需要做大量预习才能不虚此行免于“打卡”,我吝于付出时间精力,只能拂他美意。

所谓“文人”,画家马云、诗人暨作家于坚。

(对了,这展览标题里,夹住“文人”二字的,是两根杆杆?还是两个“shù”字唻?  )

手稿,是被本雅明的“灵韵”萦绕之物,是光阴的切片,是对彼时彼刻落笔的自己的保存,一旦与定稿及日后其他作品“对照”,“月光宝盒”得回昔日情境。手稿,是过程,是足迹,其间那些体认、思考,是成品所没有的。手稿,喑哑着见证“成长”,也有可能在无声讲述另外一类“伤仲永”的故事。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自告奋勇为乔传藻老师一篇作品做校对,暗自聆听了一回先生指教,关于“炼字”——较之于1983年最初发表的版本,2014的版本里,时态助词、结构助词略去不少,部分长句或删或改,成为短句,有的描写索性不复,因此,通篇清美、利落,又添了两分韵致。窃以为理想的“手稿展”所予人的,大约也该与我此段经历的收获类似。

甚至,用心些,透过或微妙或巨大的前后差异,观众识得出手稿的主人是如何画成/写成了今天模样。

二十年来,偶然听到一些老于师的轶事、言辞,有些是性情,有些,是姿态。人性,总是倾向乐于吸收褒义词。我敬佩一个人持续写字四十载依然保持着表达的激情,也企望他不会被固化在“于坚风格”上,别在古稀、耄耋之年以前就活成一座丰碑,让“财富”成为负累。

❀     ❀     ❀

如相晤对。想起赵叔叔的墓志铭时,也想起这四个字。

有一年我们去送别叔叔,叔叔是老朋友的父亲,老朋友人缘好,知己们悉数前往。大家伫立墓园,候一阵子后,见一名身着旧中山装、神情慵懒的中年男子远远来了,怀中,抱一只公鸡。有人低声说:“时辰到了。”

“咹?”我听见身旁一位朋友一声分贝极低的“异议”。她心里想的定是“么咋个还兴整这些?!”叔叔和孃孃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叔叔的葬礼上“动用”公鸡、端公的仪式,被她鉴定成了“迷信”。

其时我正好有过两回简单的田野考察经历,知道许多民俗、乡风的内涵复杂,只笑一笑,寻思事后解释给这姑娘听。老朋友家父母出身鹤庆白族人家,或许他们自己对“灵魂崇拜”“魂归故里”“荫庇子孙”并不以为然,但至少,既然那么多的亲戚、故旧来送这最后一程,自要依着族中长辈的指点操办、讲究。

端公的一番程序后,我们依次绕叔叔坟茔一周。见叔叔碑上刻着王维两行诗,我多想伸手抚一抚啊,又觉得不恭,忍住了。霎时,多少记忆碎片涌上心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知是赵叔叔的自况、神往,或者,家人的概括、共鸣?

王维诗是被评为“有其清腴”的,那位“其”,说的是陶渊明。去年还是前年听孃孃追忆,说到曾经工作地点的辗转,说到一家人自芒市初抵昆明时的境遇,说到同事们打破对“大理白族”的成见,推举业务能力、待人接物俱佳的叔叔担任校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叔叔,是带着体温的散淡、清雅和旷达。

二十出头便拥有了别人渴望的一切,随后眼见得它们一点一点失去,人届中年,剥落了繁华,寄情山水,活成五蕴皆空的王维,晚年“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份将明知不过如逆旅的田园寓居生活过出了地久天长的慷慨,动人、隽永。因忆起那在王维身后过了一千多年成为今人墓志铭的《终南别业》中的两句,我阖上眼睛,放任自己形象思维,猜他同赵叔叔会怎么个晤面、对饮。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