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偏爱翻书的荒谬,胜过不翻书的荒谬(十九)

已有 427 次阅读2020-7-27 18:22 |个人分类:无知才读书| 工作, 求知, 心肠, 故人, 麦琪的礼物



“白”皮书。

71.《朋友是最后的故乡》,于坚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作为诗人的于坚,有位兄长说他自1990年代开启了“语言暴力”;作为散文随笔作者的于坚,他能平衡地融合辽阔与精微、狡黠与朴实、大跩与谦卑、超拔与深情,不时的诗笔绊住读者目光、放飞读者神思;作为评论者的于坚,持续关注公共议题,保持着独立思考的努力,以一种对待“与时俱进”的“不合时宜”,维系着自己对他人遗弃的N种前事的一脉情深。尽管理论框架与视角有限,某些言说我持异议、嫌累赘,仍会敬佩。这,就是我对《朋友是最后的故乡》这册集子的态度。

“唛!哪点儿会挨他发表?”有朋友对“发表”概念还限于纸张、油墨、编辑部的审读、编辑人员倨傲的脸……遂如此慨叹于坚完成于今年清明前的一组《度疫诗稿:疾病语言学》。事实上,12首诗作通过网络发布、传播,老于师用他未曾缺席的“数字出版”,兑现了“修辞立其诚”。

是“度疫”,不是“战疫”,后者,只是如张文宏医生在病毒肆虐时期劝阻人们禁足的艺术化说辞,或其他。今春闭户在家烘西点、烤豆腐、盘园子的人,应该明白这一点。明白了你我“度疫”的幸免于难,才有可能少一点轻浮、迟一点忘却、多一点敬畏……

“哲人努力用准确、清明的言辞表达与探寻”。真正的诗人,也是。

72.《社会学之思(第三版)》,[英]齐格蒙特·鲍曼、[英]蒂姆·梅 著,李康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工作书。较之于从前读的,这第三版更新不少。“导读”型著作,读者需以之为纲,建立许多知识的链接,延伸无数探析的可能。我读完了正文的293页,学习却刚开始。

73.《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项飙、吴琦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工作书”。封皮,实则淡米色。

项飙老师,1972年生人,去年接受《十三邀》采访时,已倒计时向知天命的年纪。但他的问答反应、问题意识、眉宇神情……让人意识不到他多少岁了……一个集天真、深邃于一身的人,何其魅力!

再加上丝毫没有遭岁月剥蚀的真诚!

分明是项飙和吴琦在对谈,但读者如我会恍然觉得自己也在旁,每个话题,我都被激发出表达的意愿,不惮见解浅薄。

74.《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工作书”,来自张老师的又一份“麦琪的礼物”。自少年时代起,我们就兴整这种事情。

她已忘了,在我还只因杜东枝先生布置,假《<存在与时间>读本》一书吃力地接近海德格尔的时候,她电邮来的那段陈老师的讲座音频,让人惊觉艺术的感人、关切可以如此表述,如此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

《走出唯一真理观》并非专著,收有文章、讲座稿、对谈记录、书评,编得松散,这样也不错,宜普及。我希望可以。

辑三有篇《漫谈书写、书、读书》,曾以“微信,是对文字时代的最后一击”为标题在网络上传播甚广,当然,多通过微信公号推文。有些吊诡,有些无奈。

个人特别在意《“说理”四人谈》和《行之于途而应于心》,有同侪、师生真实、真诚地交流如斯,幸甚至哉。后一篇陈老师与其学生周濂的讨论内容,恰涉及到三两位知己同我达成的一个共识,关于“个体的伦理实践能够超越所处的具体制度德性”,当然,我们用的是大白话——“莫挨自己整成劣币”。

2020开年至今,许多人的生活被即时或深远地改变了,相应的追问、自省、思考因之发生或增多了么?未必。面对每天每天或这或那“把关”过的“新闻”涌来,摘出全书因之得名的《走出唯一真理观》一文里这个长句,与故人共勉:

“天下滔滔,时局动乱,但自己要沉得住气,不能不断兴奋,荒疏了自己的学业。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75.《顿悟的时刻》,张悦然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

“工作书”。阅读过程中,想到詹姆斯·伍德的《小说机杼》和张大春的《小说稗类》。

詹姆斯·伍德说,作为读者,我们会成长。《顿悟的时刻》也是一部促进读者“成长”之书,身为写了多年小说的作家,张悦然引领读者尾随她对自家阅读、思考的梳理、提炼,进入一处处小说创作现场。尽管偶有评析同我自己的认识有异,但《顿悟的时刻》予我的启发更多。

写下《顿悟的时刻》的张悦然是位琢磨型的优雅的“解牛庖丁”——利刃抵达文本对象的肌理。若你还在认真阅读,她坦诚地绘制了一张导读的地图(言小说,但不止小说);若你试图写作而非止于码字,她的思路和行文,示范着如何清晰地表达自我。

关于村上春树小说让人“不爽”的地方,就我狭窄视野所见,迄今最鞭辟近里的分析,来自张悦然《村上春树:无恙的英雄》和张定浩《我所理解的村上春树及其他》。

全书第一辑头一篇《人物(一):情感的支点》里,作者说:“……可是我却觉得更加理解福楼拜的爱玛,虽然无论从什么角度,我都不赞同她的选择。她自私虚荣,声名狼藉,一生就是一个悲剧,但是我却并不觉得她不可理喻。恰恰相反,在那种自我毁灭中所蕴藏的激情与能量,竟然是被我暗暗肯定的。在那个互联网还不普及、不能轻易找到自己同类的年代,我对她的同情曾经严酷地折磨着我,成为青春时代里一簇隐秘的恐惧。那时我就感觉到,当你理解、同情和接纳了那些违背了社会规范的人物时,你会感到一种道德的压迫。 // 今天这种道德压迫消失了吗?没有。恰恰相反,它似乎变得更加严重。主流价值督促我们做出安全的判断,政治正确帮我们筛选出一些完美无瑕但很无聊的主人公。他们犯最小的错误,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不要犯错,永远是被侮辱被损害的那一个,于是可以募集到最大的同情。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可能更需要“情感的支点”,它捍卫着作家的真诚。如果你接受它的指引,它就会为你屏蔽掉那些喧嚣的声音,帮你找到那些真正可以投入感情的人物,就算他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没所谓。”

这日益稀罕然而必须的真诚!

76.《雷杜德花卉与果实全鉴》,[法]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不知不觉就浏览完。画质不及期待,但对我这样的初级临摹者已经够了。



77.《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刘子超 著,文汇出版社2020年版。

封皮,其实浅肉色。

78.《在雪山和雪山之间》,乔阳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

封皮,1/3深蓝。


(一位阅读者 @ 星巴克)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