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重读《一个乡巴佬在云大》

已有 337 次阅读2020-8-13 22:58 |个人分类:他们&她们| 故人, 诗人, 青春, 乡土, 自卑


二十年后,蒋律师还没忘这作品,“但是只记得那哈你讲它呢结尾,关于‘饮食男女’‘新陈代谢’呢人人平等等等等等。”这首《一个乡巴佬在云大》是怎么来到我手里的,印象全无,两页当年打印费并不便宜的喷墨稿,字迹已被剥蚀。它和几份复印件装订在一起——蓁同学的消息稿作业、小弟的入党思想汇报、蒋律师《云南日报》上发表的通讯剪报——作为纪念。我在意那篇校园体育赛事报道字里行间的侠气、大方;我在意那“追求政治进步”者钢笔书法的行云流水;我好奇那从未修过半堂新闻课的小姑娘如何做了功课、采写出扎实稿件……我珍视他们自己或许不以为意的才华,对这首《一个乡巴佬在云大》的作者,亦然。

不止于此。

这诗还不够精到,这诗带得有李亚伟式“解构”痕迹,这诗别字明显……但它让我的理解力因逐字逐句阅读得以宽宏、多维了一些。

“胡萝卜须!”第一次见到陈云同学时,我在心底嚷了一句,以为他头发的颜色是染了来搭配身上那件松垮军装的。后来有人告诉我那红就是他的天生发色,再后来,他刮了一个亮蛋,得以去除一些源自别人目光的别扭。

顶着一颗明晃晃脑壳的瘦高个男生在校园里走,明显大了一两码的军衣几乎四季不变,恍然让人觉得一旦风来,就会鼓起一面草绿的帆。银杏道上,他端着的双肩随行进一耸一耸,跟地面的材质丝毫无关,而是……出于身份使然的倨傲?

我知道这位清癯的男生写诗,他是银杏文学社的主力成员之一。我没读过他的东西,只是惯性地远远仰望“诗人”——打死我也挤不出几个参差的句子,我深信诗人是茫茫人海里被缪斯遴选出来的那少部分。

我不喜欢汪国真、读不懂多多,对于坚保持夸张距离——一名男教员曾断言欣赏不来《0档案》者即贺敬之《回延安》的忠实读者,我对那厮自恃于坚同班老同学的嘴脸厌恶至极!但这一切,不耽误我的仰望。

我的疑问由《一个乡巴佬在云大》给出了答案。那随步伐而肩头一耸一耸是刻意的姿态,有诗人乡间老家土路常年塑造的少量痕迹,更因为如此可以“杀气腾腾”地把“自信和高傲”装裱示人。

我没有半位亲戚滞守乡土,进了大学,我才有机会超出蔬禽、小商品买卖范围地接触到来自村镇、县城的人——我的同学们。自幼接受“民胞物与”的家教,我哪里认得或许只因为口音,你就已被人刻板印象成了带着优越感的势利的昆明人?!

是昆明籍(尤其户口在五华、盘龙两区的)同学,和某些表格里“家庭出身”一栏填写了“务农”的同学,分别,并共同直观地教给我“城-乡二元格局”这个概念的。

昔日尚属“天之骄子”“准国家干部”的大学生中那些来自乡野者,进城求学对于他们,远远不只是生活地理的改换。文化身份的自彼再也不同,他们究竟被给予了些什么?又被攫取了哪些?

迷茫。困扰。自卑。失意。以及……当我听见他们中的一位诗人卸下骄傲表情低声坦白,并说到“诗歌已在我的体内枯萎”,有些震惊——其他许多时候,我从许多文章里,读见清新的自然、喜悦的田畴、质朴的家人、热烈的烟火……当作者们让乡愁澎湃在笔端,我从未疑心过“乡村”这个题材是否在被娴熟地用以炮制“烂漫”“逍遥”“桃源”“温暖”一类隐含着霉味儿的抒情。

弃置与拒绝,是太多写作“乡土”的人对待农村生活的现实。同年级早早有大理籍同学喧哗着就业“宁要昆明一撑床,不要洱海边一栋房”,我的诗人同学陈云收拾行装回到家乡路南,成为一名民政工作者,发放救济、扶贫赈灾的琐细即日常,他很快和毕业于隔壁师范大学的女友组织了家庭——他们是中学时代的青梅竹马。

毕业生如鸟兽散,我是沉闷羞涩的人,没有过执手相看、 抱头痛哭、酩酊一场……只会重复一句“大家遇着哪样莫见外,找我一起想想办法”。得知陈云去向,我的第一反应是:呀,以后只消他想,他就能亲眼望的起麦芒随风起舞,在大白日青天首!但愿。


有个故事,听过好几遍,已记不清谁首先告诉的,大约发生在陈云他们的宿舍,也可能发生在当年“东方红”里四楼上其他哪间宿舍,又或者,那根本就是一个颇具颠覆色彩的戏谑传说。说的是集聚了几位写作爱好者的男生寝室,有人宣言般刷了一句“活着,然后做点儿什么”糊在门上,很快,被手痒者悄悄涂改成“活着,然后做点儿爱”。

我们的大学时代,“两性”问题上,大部分人(或者至少我周围的人)庄重、拘谨,讲这轶事来听的人,没有一位直接说出被拿了替代“什么”的那个字眼(写出来又另当别论吧?),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了“口头马赛克”,免我“少儿不宜”。

据说,之后也未再改回去。

同陈云,拢共没说过几句话。一次是到他们宿舍帮忙绘制文学社的海报,他倒一杯水给我,申明“杯杯涮了好几遍”。我向来介意餐饮、餐具的不卫生,但听他这么一说,生怕同学多心,心一沉,端起连灌几口,险些呛到。

那杯子上印了一株金线勾勒的蓝花。陈云自己,捉一个大号玻璃罐头瓶子在手,充茶缸。

另一次,被派了出教室里的黑板报(大学的教室是流动的,不巧遇到学校搞“校园文化建设”,遂有了每个班级被指定一间教室出板报并接受检查),中途发现陈云下了课半天仍伏案不歇,经过他身边时随口了一句:“还在创作?”

他抬脸“呵呵”,说在帮报社赶稿,什么什么方面的。那题材,按我理解,有传奇、戏说色彩,那份报纸,我印象里刊登过“一个公安局长的XX日记”之类“纪实性文字”,其时我自己的勤工俭学也包括了编造一些莫名其妙、空洞矫情的文案,我忍不住笑道:“千万千万记得署名署个化名嘎!”——嗯,连笔名都不行,只可化名。

陈云一怔,旋即会意,也“哈哈”起来。很快停住,冲我道:“你笑呢大气。头一回看你这份儿笑!”

意识到失了态,我脸一烫。忙回到教室后端的黑板前。

陈云有笔名么?我不知。

“陈云”这名字原已极好。“云”者,说话。诗人,天生用作品说话。“云”者,“云南”的缩略。家长用取名铭刻了孩子的故里。“云”者,“行云”之“云”。因风赋形,散澹自在。

陈云还写诗么?

不论如何,有人保存了他一首习作近1/4个世纪。

一个乡巴佬在云大

陈云 / 作

我一直不能够
远离故乡
那些坚贞的庄稼
它们表面不动声色
内心却充满着光明
在飘满雨水的秋天
我经常从异乡荒凉的梦中
感觉到它们走近的脚步

我的乡下的兄弟们
写信来说
他们也很忧郁
我看见在黑暗中麦芒随风起舞
大量的稻草纷纷掉头离去
愤怒的农具被倒挂在墙上
一把镰刀累弯了腰
垂头丧气
在一些想象中
我常将自已置身乡下
和兄弟们一起
在田地里干活
坐在田埂上抽烟
一些粗犷的笑声
把我们的沉默
一扫而空

而在他们面前
我是从来不敢以大学生自居的
我只是对他们说
云大跟我们村差不多
不过是路好走一点
每一次我疲惫地从城市返回乡下
兄弟们总是安慰我
“你要好好过”
他们不知道诗歌已在我的体内枯萎
在我空虚的内心深处
经常闪现的是他们劳作的身影以及喑哑的农具
乡下弥漫着一些无体止的劳作
村庄正徒步走过秋天、粮食和稻草
一些岁月悠悠的民歌
已经高过山岗
而我
远离了家乡的那块土地
显得贫瘠而瘦弱
像云大苗圃中的一株草

我在暗中努力握住镰刀和庄稼的根部
在云大的水泥路上
正午的阳光炙烤着行人的躯体
我杀气腾腾
一样的自信和高傲
我目空一切
只是远远望见鲜为人知的乡下
我的父母兄弟们
在他们料想中的秋天
在烈日下收割水稻

一个乡巴佬在云大就是这样的
他坐在墙角写诗的样子
与一个街头的乞丐毫无两样
他经常把春天甩在背后
在雨中昂首阔步
像一只蚂蚁
他穿过拥挤的人群
跨进厕所
在大便的边缘
他与一名教授不期而遇

1996.9.26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盲刺客 2020-8-13 23:06
陈云《一个乡巴佬在云大》,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6521826/325331850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