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看展记

已有 585 次阅读2020-9-27 11:09 |个人分类:春与秋代序| 画展, 故人, 云南, 环保, 风景


蒙两位师友告知讯息,往省美术馆观展。四场画展同时集于那幢苏式建筑里,算得上饱满。


一、“瞧它那熊样”

@牧梦 前辈通知展讯后,很快,又读见他的艺评,磅礴慷慨,字里行间溢着对年轻画家的奖掖

我对现代绘画及装置艺术不甚了了,对这场“生命与共存”主题画展的理解便有限。

“瞧它那熊样”是同行同学的戏言。北极熊,多幅油画作品的主角,憨态可掬的它们,身上叠印着岩画刻痕与量子力学公式,沉默着发出警告:随环境日益恶化,有朝一日,冰川不再,地球没于汪洋,熊、人所创造的文明——当然更包括人自己——一并灭顶。

而在那一切的终结之前,人啊,你怎可以无视身边种种预警?在画家王馨曼笔下的白鲸、大雁身上,我都发现了绳索的图案,因遨游、飞翔本能而理应远远自在过人类的它们,纷纷罹遭绑缚,那“绳索”的制造者里,何尝没有包括你、我?

如果说,“绳索”还是一个需沉吟读解的意象,由白色垃圾所塑成的“丹顶鹤”“鲨鱼”等装置艺术品,则直接代北极熊、鲸鱼、大雁们发出了“嘶吼”。面对它们,伤感袭人:日常生活里,“限塑”“低碳”“地球一小时”更多作为姿态、口号、新闻噱头存在,“不差我这点排放量!”是惯于驾车者的普遍心理。

踱步“生命与共存”展厅时,明显感到脚下接连震颤了两次,很快,同学查询得知是昭通发生了3.8级地震。有生之年,如何与远远近近的动荡、困厄“共存”,并能保持达观与昂扬,是一个要紧的命题。








二、“却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另几间展厅内,悬挂众多儿童画作,举办的是“地球与明天/自然与艺术——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少儿绘画大赛获奖入选成果汇报展”。之前,@河边看柳 姐姐看过,好评。

我一向青睐透视意识尚无或尚浅时的小朋友绘画,简单地呈现自家眼里的世界,却恰恰因为落笔时分无旁骛、少羁绊而创造出一种天真的深刻。所以,不必奇怪毕加索有句话会流传甚广:“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如同拉斐尔,却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几乎每一幅,单独观之都有些意思。但,逡巡这些五颜六色、各式各样间,又不免怅然,因为绝大多数作品都算是“熟脸”——纵览过去十多二十年间我所看过的儿童画展,内容、构图、笔法,太规律了。

多么希望更多得见“油然而生”之作!






三、“是夜晚与清晨的激荡”

版画展厅里走得格外慢,想看看会否邂逅白羊座故人的作品。从10岁到18岁,她予以的那些审美的启蒙和影响,我都一一收在心底。

她没有参展。

展品中,我偏爱那些线条稚拙、色彩碰撞、纹理细腻、形象炼化之作。

一幅乡民题材,同学说它朴素传统,凑近了看,作于1984,作者朱维明。

很难不思绪旁逸斜出片刻,因为置身《1984》与《美丽新世界》相交织的时代里。

“是夜晚与清晨的激荡”,雷光夏敬意猜想博尔赫斯的一首歌里的句子。缓缓读这些多散发“云南”气息的作品时,我想起它来。







四、“何人樵树和云斫,几处山田带雨犁”

还有一场“丽江”题材画展,技法众多,对象丰富。

“你冇kè过丽江,是因为嫌它‘艳遇之城’一类别称呢心理洁癖?”曾经,有人好奇。

当时肯定未作正经回答。实话相告因为20岁时答应过要去就一定同行,日后大家天涯两端机缘不巧?这话说出来我都觉得宛若标榜自我,矫情:这豁年还真TMD有人一诺千金?!

我不想被视为食古不化的怪物,就只能嘻里哈啦着混过去。

幅幅丽江中,正厅里的一片田畴远山、侧厅里的一隅苍苍云山,吸引人驻足许久。巧了,都出自孙景波之手。

“何人樵树和云斫,几处山田带雨犁。”王禹偁写的是春日,油画家绘的是夏景,倒也相配。萦绕玉龙山间的碎积云惹人遐想,他日有机会绕过大研镇直接去看文海,可以不算我食言吗?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