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与尔同销万古愁 http://www.sszs.cc/?252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喝酒的诗人

已有 273 次阅读2021-12-26 22:45 |个人分类:他们&她们| 诗人易晖, 杜康


“喊,他那个中篇首隔三岔五呢‘喝酒喝酒’,他自己怕也喝得呢!”

“我不了解他喈。听说诗写呢多,么喝酒难免就成必须啦,灵感呢刺激?身体呢依赖?姿态呢标榜?”

“你咯兴喝?”

“李老师玩笑啦,我写不来诗。”

李老师对我提起的小说叫“那年是一九九几年”,作者易晖。小说发表在她编辑的一份文艺内刊上,此前,我曾在一次网络文学赛事的投稿中读见。

倏忽几年过去,今天见社交网络上“排队合十”祝作者“早日康复”,忆起。

诗人的孩子发讯息说,其父一周前采访某年会骑车返家途中发生车祸……有人猜测,会不会因为在活动中畅饮过而遇意外。

《那年是一九九几年》实为通过网络发布的传统小说,缺乏“网络文学”本该具备的生产开放、文本开放一类基本特征,作者一气全文粘贴,再无任何互动可言。也恰因此,尽管断绝了“集思改进”的可能,倒也彻底绝缘于“迎合受众”“娱乐浮躁”“粗制滥造”这些网络文学的固然烙印。

《那年是一九九几年》叙事颇新颖,通篇第一人称,却又不时跳出一句“喝酒喝酒”的招呼进行“叙事间离”——一个絮絮追忆个不歇的“我”,一个“从未入镜”的陪同侧耳的“你”,“联手”把我们这些读者置于旁知视角,199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昆明莲花池边一党文学爱好者及其周边的人、事离散与变迁,电影般借助文字上映。

理想终归现实,叛逆终归驯顺,这是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故,我对《那年是一九九几年》的“情节”发展毫无期待,但仍徐徐滚动鼠标,认真浏览完了全文,并因一些地点名称、时间节点、时代氛围而面对电脑屏幕不时驻留一阵子眼光。忘了是当时还是不久以后有人告诉我作者的编辑身份及诗人身份,“报人”这个现实角色,小说里提过,至于写诗,我把镶嵌在小说里的那两首,视为希区柯克式的“签名”行为。它们写得还蛮有意味——

其一,《观鸟》。

“众鸟翔集的天空
是我无法进入的领地
许多鸟从我的窗前飞过
这个春天传来朋友流浪的消息
他一定见过大群大群的飞禽走兽
这个春天商品又涨价了
被倒来倒去
许多人失去看云的心情
许多人腾云驾雾
有多余面包招徕海鸟
这座美丽的城市偶尔有海鸟飞来
很快就成为市民平淡生活中的点缀
机器轰鸣的地方
有人制造鸟笼
网罗人才
一年四季劳燕分飞
从一个鸟笼到另一个鸟笼
中间隔着多长的距离
不是所有人都能走遍大江南北
不是所有人都能身价百倍
被倒来倒去
或者自在轻盈
像一只海鸟
想到这些我便释然
其实我可以对自己说
有一些鸟笼
我不必进去
……”

其二,《雪线》。

“在我的印象中
夹在高峰与山谷间的那条雪线上
有涛有阳光和海
六角形的雪花飘落不见候鸟
这是欣赏风景最佳的角度
有人越过雪线
头上就覆满了冰雪
有人消失在深谷
这是最好的结局
这个季节会有大群的游人爬上来
在雪线上行行走走
然后肩负行囊各走四方
去到山顶还有很长的路
你我这样的年龄
站在雪线
不能轻易转过身去
下次我们还要在雪线相聚
带着登山的绳索
在这条熟悉的雪线上
依然会有当地的女孩相随
我们还会从雪线出发”

中间还有一首“分配”给“我”以外的人物某某写的《致太阳》,略。

对了,有个不太清晰的印象,病逝未久的 @风之末端 先生似认领了《那年是一九九几年》中的一枚人物,说那正是被化名处理、言行剪裁过的他本人。

任现实蓝本再强大、自传色彩再浓郁,不以世俗化的日常经验去衡量那文学作品,是常识,虽然这常识常被人无视。我想表达的是,我不会把《观鸟》和《雪线》完全视为易晖的诗作风格什么的。

它们理应吻合于文本里的那个角色。

听我讲了自己对“喝酒喝酒”叙事功能的认识——以及对“诗人灌酒”的理解吧——过一久,李老师转给我一份Word,易晖的几首近作。

里头不动声色的针砭,令人有点儿诧异诗人的“自我审查”尺度。其时,我已认得他不止是一家纸媒的编辑,并且是编辑部的时评作者,以弘扬正能量为宗旨。从“喉舌”到见证与记录的“诗人”,我怔了怔神,关于易晖先生的顺畅切换。

见易先生近况讯息,第一反应是垂危的监护花费不菲,而他所在报业集团,听他同单位的人提过,社保方面大概是存在问题的。我希望自己纯属多虑,我想“艾特”他家孩子多问两句,却不知从何说起。

“……生死未卜。请众亲友前来看望,谢谢!”那讯息里说。

作为读者,摁下以上。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