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张稼文的业余的庭院 http://www.sszs.cc/?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穿过诗歌的灵魂吟唱——读《我是我从未遇到的人》

已有 621 次阅读2015-4-22 13:14 |个人分类:散文诗习作评论收存| 诗歌

作者:林辉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衰退期,在种种欲望驱使下,不同文学形式纷纷走向媚俗。作为“缪斯之神”的诗歌同样被贱卖。不仅如此,面对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诗人想象的空间很快萎缩,诗歌的领地也越来越窄。不少诗人终因耐不住寂寞而“弃诗习文”,甚至“弃文从商”了,单纯就文学事业来说,这不可谓莫大的损失和悲哀。在这样的发展低谷中,张稼文先生仍顽强地固守着诗歌的阵地,创作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我是我从未遇到的人》。

诗歌追求唯美,好的散文诗必是美文。《我是我从未遇到的人》就是一部美得令人心颤的散文诗“小夜曲”。稼文先生的创作是独具匠心的,“那是一个雨夜,我看见电光轻轻掀开春天的短裙。……雪一样的,那荞麦花,温柔地、顽强地开”(《荞麦花》),“这片月光很瘦了,藏在老深的草里。……草藏在夜中。夜托在风的手上。风的手冰凉。冰凉的手指打开梦:发现是旧梦”(《旧湖》)。无论意境、语言,还是韵律、节奏,都是美的集中展现,不知不觉把人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记录和渲泄,只有唯美是远远不够的。稼文先生沉静思考的个性,注定了他的一生必然是一位“自讨苦吃”(周国平自评语)的思想者。稼文先生80年代中期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那时正是国门开启之后各种哲学思潮登陆的时期,他与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是受了很多西哲影响的,“我是我从未遇到的人”就是弗洛伊德学说最好的文字诠释。但是,与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诗比较,稼文的散文诗是技高一筹的。时髦点说,周国平先生写散文诗不过是“借壳上市”,是有意识地通过散文诗的形式诗化哲理,以增强哲理说教的生动性和影响力,因而读来是沉重的。稼文(的散文诗)则不同,他的散文诗具有一种穿透力,他从不有意识诱导读者进入一种哲学的境界,而常常是娓娓道来、信手拈来,很不经意地就把自己和读者一同带进思考的愉悦中,读来是轻松的。他用最华美的语言吟唱自然,也用最朴实的语言思索社会和人生。“我高喊我自己的名字,但我听不见我在喊……我是我从未遇到的人/因为我住着,所以房子空荡荡的;因为我吃着,所以食物没有香味;因为我睡着,所以夜晚永不安宁。”(《我》)这一叹三咏,已分不出究竟是对自己“小我”的思考,还是对社会对人类“大我”的思考了!

稼文先生是淡泊的,所以他写出了美文;他又是实在的,所以他常常处于思索的痛苦中,他写出了这样的痛:“苍空下树是最纯美的造型,大地上树暗示了某种秩序--我喜欢在湿漉漉的枝头雕刻花瓣;我喜欢从树叶的脉纹里卜占命运:我的命运和这世界的命运。我树一样地喧哗,我也树一样地沉默。我是永远与树分享秘密的人。”(《树》)

直到此时,我才明白,稼文先生原来是一只“鲲鹏鸟”,时高时低地在苍空盘旋,关注着自然和人类发生的一切。为此,我将对稼文永执师礼。

 

(注:作者写作时间约为1999年或之前)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