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深水醉蛇网 返回首页

蓝皮的庭院 http://www.sszs.cc/?587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手机作为“身份产品”的发展逻辑

热度 2已有 521 次阅读2015-6-26 08:44 |个人分类:乱弹琴| iOS, android, iPhone, 小米, 锤子, android

1、手机最初满足人的工具需求:通讯。
这是一个强需求,是对固话的大革命。
随后增加的短信功能也在强化其通讯功能。
工具本质是耐用性,所以诺基亚崛起,黑莓与paml保持强势。
这个阶段的手机以小为佳,符合工具制造逻辑。
由于高成本高售价造成的稀缺性,手机从问世之日起便烙上了“身份产品”的标签。


2、伴随摩尔定律而来的是传统手机的大众化,“身份产品”的特性日渐式微。
乔布斯出手了。
如果从移动电话的概念来看,乔布斯并没有重新定义手机,他重塑的是个人移动智能设备和“身份产品”。
苹果创世之初就是典型的“身份产品”,你听听当年果粉对苹果电脑的溢美之词及洋洋自得即可明了。
“身份产品”最大的特性是稀缺性。稀缺性是可以人为创造的,比如提高售价。当然高价需要相应的品质与其匹配,毋庸赘言。
iOS的相对封闭性更多是为了获取更高溢价,即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同样的司马昭之心。
既然是“身份产品”,手机作为工具的耐用性自然被弱化,排在头位的逻辑是工业美学、易用性和……大屏!


3、比iOS略晚,google正式推出了android系统。
动机论不必多言,客观上android的出现确实避免了iPhone一家独大。如果世界上只有iPhone手机,想想都恐怖。
google走一贯的开放路线。开放的趋势必然是大众化,这与苹果对iPhone作为“身份产品”的定义相悖。
开放是这个世界的终极策略,而“身份产品”是产品定位,一旦“身份产品”大众化,身份识别模糊,则高溢价状态不可维系。
所以iPhone用户激增的后果必然是“身份产品”属性式微,时间长短而已。这不是预言,是商业逻辑。
而开放的android则催生了不计其数的中小型手机厂商崛起并对iPhone成围攻之势。


4、其中就有小米,背靠android系统,顺应摩尔定律,把握用户趋势,从苹果和三星的垄断市场中杀出一片天。
小米也算是革命者,其一,让普罗大众都能用上拿得出手的手机,这就革了智能手机厂商的命。之前靠规模优势垄断资源获取高溢价的时代将一去不返,至少趋势已然凸显。
其二,提升了智能手机的内涵,即个人终端的通道价值。这一点小米当然不是先驱,但它可能是在这个逻辑下布局、发展得最有潜力的一家公司。
个人终端还不够,它还看上了家庭终端。所以小米电视出世。
至于“身份产品”这个标签,在创业之初就被小米扔得老远。“为发烧而生”,当不得真。
如果仅从渠道盈利的角度看,小米其实是在革腾讯的命,砸QQ的饭碗。
不如换个名词:“生态链”。


5、但业界仍有异类前行在身份产品的老路上,它叫“锤子科技”,掌舵者罗永浩。
说异类,是因为根据前面阐述的产品逻辑,目前的方向应该是生态链,而非身份产品,从这个逻辑来看,硬件必须快速覆盖用户,从而达到控制海量终端的目的。怎样快速?如何海量?说好听点,叫“性价比”;说难听点,叫便宜。这个时候,老罗眼中仍是从前高品质高溢价的iPhone,这个靶,瞄得不太准。
另一个异类之处,是老罗试图在这个毫无个性的时代重新定义“身份产品”。端倪就是“情怀”二字以及T1在工业美学上的努力,再加上最初的售价定位。
“身份产品”重不重要?答案是肯定的。从蛮荒年代至今,“身份”二字的含金量与独特性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由于在手机领域,苹果定义的“身份产品”已经变身为大众产品,老罗重拾这个概念,也许只能做到小众化的“身份识别”了。
老罗能否借助长尾理论打赢这场战争?我不乐观,但心怀崇敬。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