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收藏的一颗玛瑙扣,年份战国,典型云南石寨山文化的东西。前几天看省博60周年展,看见一堆,都比我的个头大,品相好。 敝帚自珍,虽然这颗扣子一直湮没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它终究还是一件我自己十分喜爱的藏品。滇文化的少数民族先民用什么工艺将坚硬的玛瑙加工成精致的扣子?我并不太懂,但我能够感到——这一切对他们来说未必有多难。 我不知道战国的莽荒之地为什么需要如此精致的饰品,但我知道如果他们的工艺不是远远超越了这样初级的加工水平,这样的扣子也将失去存在的必要。卖家卖给我这颗扣子的时候,很神秘地跟我说:“这一定是一件祭祀时穿的衣服上面的饰物。”我笑了,欢天喜地地买了回来,但我心里很清楚,这跟祭祀没关系,不过是一颗扣子而已,虽然它是玛瑙的。 就算是巫师身上的又如何? 战国,中原文化中秦国正在积蓄力量,用法制开启一个伟大的时代;古滇国,天高云淡地沉迷在自己的世界,秦岭以北在干什么完全与自己无关。 李宗盛有一句歌词:我们都在海里,我觉得我们像沙子…… 就算我们把一颗颗孤立的扣子玩成环环相扣的艺术品,那终究是自己的沉迷和错觉而已;我们都是扣子,只是我们经常欺骗自己是巫师身上的扣子; 据说,这样的扣子最早出土时,铲子(盗墓人)一担一担地挑来花鸟市场卖。都说当时有眼光的人成堆买回家去现在一定发了,但我总觉得,他不过是面对着一堆扣子而已。 |
农民: 依我看,收藏,只要自己喜欢就是好东西,若为了价值而收藏那和炒股没什么区别了吧
牧梦: 扣子总是扣住有心的。这枚扣子有多大,1CM?
张稼文的业余: 确实如此,身边的好些,都不知也没有用点心去了解过
付晓海:张老师折煞我了!!!我差远了,哪谈得上“指点”???无论是滇文化还是古玩,我都不是“司令”,只是小付同学
张稼文的业余: 大概是数岁前或更早,去年吧,看省博的旧美女潘女士的画展,但去晚了,刚收掉,于是扑了个空,于是转而看古滇国的展览。。。。。。
张稼文的业余: 年份战国?
不会吧,司令莫吹牛?